地處云南省西部的瑞麗,隸屬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三面與緬甸接壤,在長達169.8公里的國境線上,豎立著62座界碑,形成了“一個壩子、兩個國家”的獨特景觀。這個只有1020平方公里面積、12萬人口的小城,曾經滿足了全國珠寶市場每年2000噸毛料需求量的90%,現有珠寶行業從業人員2萬余人(約5000戶)。瑞麗,擁有的不僅是一個美麗的名字,更以其璀璨生輝的珠寶產業而被冠以“東方珠寶城”的美譽。
姐告毛料市場是個大“淘寶場”
走在瑞麗的珠寶步行街上,依稀感到如北京王府井大街一樣的熱鬧和繁華。大象運送大塊玉石毛料的城市雕塑,膚色黝黑、高鼻深目、身裹長裙的異國商人,擺滿鐲子、項鏈、雕像等大大小小玉石制品的商鋪,鋪子門口一人多高、價值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元的樹化玉……這一切,使得富有熱帶自然景觀的瑞麗又多了幾分異國的風韻和玉石文化的氣息,而這條步行街僅僅是瑞麗市五大珠寶園區之一。
歷史上瑞麗就是一個珠寶生產、交易的場所,位于瑞麗壩的姐相(傣語音譯)的意思就是“寶石街”。藉此歷史積淀和地緣優勢,早在1993年,瑞麗便以地攤的形式,建立起了我國最早的珠寶交易市場,并一度成為緬甸翡翠出口到我國的最大陸路通道。
為發展玉石珠寶這一特色經濟和優勢產業,瑞麗市委、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具體措施,比如按照“放水養魚”的思路出臺的“兩個允許”——允許國有、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開展珠寶經營;允許來自緬甸、印度、巴基斯坦等周邊國家的外國籍自然人從事珠寶經營,并將其納入個體工商戶管理和備案登記管理。這些舉措有效降低了市場準入門檻,促進了市場經營主體多元化。
瑞麗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儲云春告訴記者:“在瑞麗做珠寶生意的國外商人有4200多人,來自緬甸的居多,有2000多人,其他的則來自孟加拉、泰國、尼泊爾、印度、越南、老撾、柬埔寨等。”正如本文開篇所描述的那樣,充滿活力、洋溢著異國風情的玉石珠寶市場不但呈現出瑞麗獨有的魅力,更體現了此地差異化的文化產業發展格局。
為了推進玉石珠寶市場的誠信建設,1997年,德宏州質監局就在瑞麗設立了珠寶檢測站,由于消費者能夠放心購買,珠寶銷售行情日益見長。同時,檢測站還嚴厲查處珠寶市場中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欺詐消費者的違法違規行為,強化對珠寶經營戶的誠信監督,建立珠寶市場經營主體違法行為備案、違法行為公示、重點監管、先行賠付四項制度,為珠寶經營營造了誠信的市場氛圍。
如果說政府的努力為市場培育和誠信建設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那么行業協會的建立,以及行業協會作為經營業戶利益代言人與政府間的良性互動,則為整個瑞麗玉石珠寶市場的建設和發展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
由于珠寶行業的特殊性,珠寶商家多數是幾個人或十幾個人的家庭式作坊經營,在此情況下,行業的團結和珠寶從業者的團隊意識對整個行業的發展就顯得格外重要。為此, 2001年,瑞麗市便成立了寶玉石協會。在珠寶步行街上的百美珠寶店里,身為寶玉石協會秘書長的柯文聰感觸頗多:“一個行業的發展只靠幾家企業的努力是不行的,必須要有團隊意識。我們一直堅持的原則叫‘政府引導、協會疏導、珠寶經營者做到’,團結全市的珠寶企業為行業發展努力,比如注冊啟用了‘瑞麗珠寶’的集體商標;加強行業自律,會員與協會簽訂了《瑞麗市珠寶行業自律公約》,又和工商管理部門和質監部門簽訂了《誠信經營承諾書》、《不制假售假責任書》和《質量承諾書》,誰不守信譽,誰就被淘汰。” 2007年,珠寶步行街被評為云南省“百城萬店無假貨活動”示范街。
在營造珠寶產業發展軟環境的同時,瑞麗珠寶產業的另一個特點是與文化創新的緊密結合。在“福祿壽喜”等傳統內容仍然占據著珠寶產品題材領域的情況下,如何推陳出新不僅關系到產品創新、擴大市場占有率、滿足不同群體的審美趨向和消費需求這樣的現實問題,實際上,背后還潛含著通過提高珠寶產品的文化品位和含量,增強整個瑞麗玉石業核心競爭力的問題。為此,瑞麗當地文產辦在組織經營戶和加工者積極參與玉石界評獎活動的同時,還創辦了具有本地特色的評獎活動。在被譽為中國玉雕界最高獎項的“天工獎”上,瑞麗玉雕師2005年曾獲得銅獎、最佳創意獎、最佳工藝獎等7個獎項;2006年又獲得一個銀獎、一個銅獎、一個最佳創意獎和7個優秀獎共10個獎項。此外,2007年在瑞麗舉行的“神工獎”玉雕大賽中,有102件作品獲獎——其中包括協會理事、外號“書生”的雕刻大師李仁平的作品“暗香”(金獎)和“寒江雪”(銀獎)。
儲云春總結瑞麗的玉雕時用了4個“多”和兩個“巧”:多人種、多品種、多工藝、多工種和巧手、巧雕。李仁平堪稱是瑞麗巧雕的代表之一,他善用陋料,一些不起眼的小邊角毛料,經他的巧思巧手依色雕琢之后,變成了獨具意境的翡翠藝術作品?挛穆敻嬖V記者:“玉石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小塊的毛料經過精工細作以后,獨一無二,價值就高了 。”
在被譽為國內“紅寶石第一人” 的張敬戰的商鋪里,記者了解到,才30多歲的他從事珠寶業已經20多年了。他制作的玫瑰、荔枝、楊梅等擺件在市場上很受歡迎,曾獲“天工獎”最佳創意獎(2006年)和瑞麗首屆“神工獎”金獎(2008年),并為2008年的德宏首屆葫蘆絲文化節設計制作了葫蘆絲演奏大賽金獎的獎品翡翠葫蘆絲。早已舉家從河南遷到瑞麗的張敬戰,談到本地紅寶石原料的缺乏,他有一番自己的雄心:“下一步打算在坦桑尼亞買礦,他們對中國人還比較信任。”
通過所有人的努力,瑞麗逐步建成了珠寶步行街、華豐加工園區、姐告玉城毛料市場、姐告中緬街和水上娛樂園五大珠寶專業市場,一個以“瑞麗工”為品牌、集原料、加工、批發、零售為一體的規模化、集聚化的玉石珠寶產業集群初步形成。2006年,瑞麗文化產業增加值占全市GDP7.73%,其中珠寶產業占到5.9%。
“從長遠看,現有的五個珠寶園區還有待品質提升,要圍繞‘五個地’來規劃建設,即把瑞麗建成全國重要的珠寶集散地、玉雕大師成名地、玉雕工藝精品生產地、玉雕工藝培訓地、珠寶文化研發地。”德宏州副州長、宣傳部部長田大余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那將是一個從毛料進口、批發、賭石、加工、成品批發和零售,到珠寶文化的開發、研究以及珠寶鑒定、展覽一整套體系的珠寶文化園區。”
云南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田欣在不久前舉行的2008(昆明)中國民族文化產業發展國際高峰論壇上說:“在云南這樣的邊疆民族貧困地區發展文化產業,決不能照搬發達地區的模式,必須抓住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才能走一條科學、合理、可持續發展的路子。” 瑞麗能夠由地攤形態發展成翡翠玉石的集散地、再到玉石商貿城并初步形成特色文化產業集群的發展歷程,無疑為他的這種判斷提供了最好的注解。
采訪札記
三面接壤寶玉石產地緬甸,擁有瑞麗、畹町兩個國家一類口岸以及全國唯一的“境內關外”邊貿監管模式,構成了瑞麗在地緣、口岸和政策方面的三大優勢。這些催生了瑞麗珠寶市場的形成,而珠寶帶來的巨大產業價值和經濟效益,使瑞麗在整個云南省文化產業格局中具有了獨特的地位。
然而,面對競爭日趨加劇的國內玉石珠寶市場,瑞麗要想在競爭中勝出,實現珠寶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要做的事還有很多,比如推動中緬兩國政府協商重新恢復毛料進口的陸路通道,比如將珠寶產業與旅游產業進一步結合贏得更大的消費群體,比如培養專業玉雕人才、增強產品的文化含量,還有如何擴大瑞麗的影響力……
每當聽到“有一個美麗的地方,邊疆人民在這里成長,密密的寨子緊緊相連,那瑞麗江水碧波蕩漾……”這首歌時,總不免想起另一首歌——“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精美的石頭會唱歌……”瑞麗,正在用“精美的石頭”譜寫著自己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