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門類 撐起紅色收藏熱點
秦杰告訴記者,當前的紅色收藏主要包括六大門類。
第一類毛澤東像章。全國收藏者至少有15萬人,收藏門檻低,存世量也比較多,全國有4位收藏者占有毛澤東像章數量在16萬枚以上,此外上海、廣東、成都、武漢、沈陽等地都形成了蔚為壯觀的收藏隊伍。許多普通像章品種僅賣幾元錢一枚,質量稍好的能賣十幾元至上百元一枚,極少數精品大套章價格可達近萬元。早期金銀質的毛澤東像章因為數量極為稀少,成為藏界珍品,一枚的價格就抵得上萬枚普通“毛章”。
第二類是毛澤東著作為主的紅色藏書。目前拍賣最高紀錄為《參政員毛澤東行蹤》(毛主席1945年在重慶談判期間言行論)2006年在北京中國書店秋季拍賣會上以18.6萬元成交。
第三類是“文革瓷”。所謂“文革瓷”特指在上世紀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10年間各地陶瓷廠生產制作的帶有“文革”色彩的陶瓷器皿。如:裝飾瓷件、生活器具、毛澤東雕像、反映當時風貌的瓷版畫等。
第四類是“抗日戰爭史料“。海外最大的收藏需求是臺灣國民黨老兵和海外華人,而今年國內的收藏需求也逐漸增大,除了蘆溝橋抗日紀念館、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等國有收藏單位外,民間有關抗日主題的民營博物館、家庭收藏館近200家。今年12月8日是鎮江淪陷紀念日,70年前的這個日子,日寇的鐵蹄無情地踐踏摧殘了這座城市。愛國志士張懌伯先生冒著生命危險書寫了《鎮江淪陷記》,并自費刊印,免費分發,志在激起國人同仇敵愾的反抗精神,勿忘國恥,《鎮江淪陷記》成為備受關注的抗戰史料手稿,1998年曾在中國書店古籍書刊拍賣會上以12.6萬元創下了當時抗戰史料拍賣的最高紀錄。去年12月1日,這份手稿在北京匡時國際秋季拍賣會上再次出現,以8萬元起拍,最終被一位鎮江民營企業家以107萬元買下并捐贈給博物館。
第五類是“紅色油畫”。帶有毛澤東肖像或形像的紅色油畫最為矚目,其中知名度最高的是劉春華1967年創作的《毛主席去安源》,1995年在中國嘉德以605萬元成交,另外沈堯伊從1988年開始創作的《地球上的紅飄帶》連環畫原稿,共926幅及人物肖像8幅,2006年11月在北京華辰以1540萬元成交。《地球上的紅飄帶》獲得過1989年全國美術作品展覽金獎及1991年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70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覽金獎等眾多獎項,收藏者認為其價值可謂實至名歸。
第六類是“紅寶書系列”。所有毛澤東著作都是紅寶書,更具體地說是特指《毛主席語錄》、“三合一”等袖珍、簡易的毛澤東著作選編本,其中尤其特指《毛主席語錄》。《毛主席語錄》是毛澤東著作中名言警句的選編本,因為最流行的版本用紅色封面包裝,又是紅色領袖的經典言論,所以“文革”中被普遍稱為“紅寶書”。據不完全統計,《毛主席語錄》國內外各種版本多達500余種,不同版本的價格相差懸殊。如一本1966年北京外文出版社發行的《毛主席語錄》(日文豎排版,1966年10月重印)市場價格可達千元,如果印量偏少、品相上乘,價格會更高,第一版的《毛主席語錄》則相對價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