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珠寶精品導購互動平臺 投稿
2月19日,消費者徐女士以2.1萬元的價格,購得周大福牌鉆石戒指一枚。6月中旬,戒指上的鉆石掉了,她認為,這是戒指的質量問題所致,提出索賠要求,但商家未能答應。
統一工商所在受理投訴后,組織買賣雙方進行了調解。根據雙方的講述,工商所調解人員獲悉,消費者的描述和推斷,并不能判斷該鉆戒是否存在質量問題,鉆石脫落的原因有多種,有可能是發生摩擦、碰撞,或長時間損耗等原因造成的。
經統一工商所多次調解,銷售商周大福公司作出較大讓步,最終與消費者達成協議:消費者以1.1萬元的價格,由周大福公司為其按原來所購鉆石的大小、凈度等指標,配同等鉆石一粒。
工商人員告訴記者,關于戒指、項鏈等掉鉆的投訴,并不罕見,因為在這類糾紛中,尚未有一個客觀的“調解參照物”,工商部門處理起來,常常感到“無能為力”。
那么,鉆石松動、脫落是否屬于質量問題呢?據介紹,目前的珠寶首飾類檢測,只能檢測鉆石本身的質量和托架的純度,對于鉆石鑲嵌的牢固度,國家沒有設定相應的標準,無法檢測。因此,發生這類掉鉆事件,只能靠買賣雙方協商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