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珠寶精品導購互動平臺 投稿
王福昆和他發現的瑪瑙王合影
重66噸,號稱“瑪瑙王”的那塊瑪瑙料石,就產自寶珠營子村。那是2004年。
這個王福寶是采料行家,他家附近就有瑪瑙加工作坊,乾隆稱活佛的家鄉為“瑪瑙之鄉”,“瑪瑙之鄉”有遠近聞名的瑪瑙雕大腕李玉成。以知其時此地瑪瑙加工業之盛,以知其時此地的瑪瑙加工業已經是很有傳統的很有說道的并且形成了規模的產業。
對瑪瑙料那種櫻桃熟透了般的外觀的描述與渲染,表明了時人的一種清楚的審美取向。這個東西非常好,于是非常不容易描述。極致的美是不可言說的,所謂大音希聲,大象無形。而民間的態度卻極其執著,必須繪聲繪色。禪語般以一個“好”字來全方位地描述大家非常有好奇心的這樣一件寶物,未免有些煞風景。于是在櫻桃之后,要附會以萬道佛光照亮四周之類非常民間的語境。
王爺、活佛以及皇帝作為故事的主人公,事實以及相應的附會相交織,于是一種神秘感呼之欲出。這個如西瓜般大小的東西,以其神秘,小心翼翼地展示著所浸潤的文化內涵。不是簡單的開采、雕刻以及加工,而是復雜的有非常古典的“文”的意義的一個儀式。并且王爺得到這塊料之后,要與很多人商議,還要請活佛做高參,其運作模式已經非常產業化。
由寶柱而寶珠,很飄忽的瑪瑙文化有了一個固態的外觀。寶珠是非凡的,說起來頭頭是道的,但寶珠營子是固定的,可觸摸的,物質的,是非物質文化的物質形態。
這個故事所蘊含的寓意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