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中國奢侈品消費增長
世華財訊統計顯示,目前中國奢侈品市場的年銷售額,占全球市場份額的18%,是世界第三大奢侈品消費國,僅次于美國和日本。商務部預計,到2014年,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場,占全球總量的23%左右。據世界奢侈品協會統計,2007年中國人的奢侈品消費已經達到80億美元,消費人群達到總人口的13%。中國奢侈品消費額的年增長率在20%左右。
中國人有那么“奢侈”嗎?專業機構的統計數據應有一定說服力,一個可以感知的事實是,在上海、北京等中國一線城市,奢侈品商店確實越來越多。有報道稱,世界上公認的頂級奢侈品品牌,已經有八成在中國設了“分號”。
正常情況下,人均奢侈品消費的增長,確實有很多好處。首先,它能有效地帶動消費、擴大內需,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其次,人們對奢侈品以及高品質生活的追求,也有利于激發進取心和社會創造力。而伴隨著這種財富效應,中產階級可能會不斷擴大,這有利于改善中國的社會結構,完成從“金字塔型”向“橄欖型”轉變。
但問題是,中國進入“世界三甲”,除了熱衷于消費天價奢侈品的富豪外,還有哪些人是“奢侈一族”?自然而然,人們會想到暴發戶,以奢侈品證明經濟地位的提高。還有貪官,因為奢侈與腐敗確實像孿生兄弟;除此之外,還有一個群體不能忽視,那就是比較“小資”的青年人,收入并不太高,但受一些時尚媒體的影響,向往和追求高品質的生活,節衣縮食也要“奢侈”一把。有國外專家分析:在歐美國家,奢侈品消費主力是40歲-60歲的中產階級;而在中國,消費主力是月收入5000元至5萬元之間、學歷較高的中青年。
如何看待奢侈品消費在中國的爆炸性增長?不必諱言,中國目前的奢侈性消費有些超前。雖然中國目前經濟總量位居世界第四(今年可能成為第三),但人均GDP以及人均收入均排在百名左右。“在發達國家,差不多有4%的收入用于奢侈品;而我們國家的中產階層遠遠沒有崛起,竟然把40%的收入花在購買奢侈品上。”專家列出的兩個反差極大的數字說明,中國的奢侈品消費至少在總體上還欠理性。同時,奢侈品消費的爆發,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中國貧富差距的迅速擴大,尤其是那種炫富式的奢侈品消費,容易誘發底層人群的仇富心理,從而影響社會和諧。
總之,對中國奢侈品消費的爆發性增長,需理性看待。既不應因之沾沾自喜,也不應對其大加鞭撻。應該看到,作為一個高速發展中的國家,出現這種現象也是難以避免。正確的態度應該是加以引導,使其有利于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