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加工費和金飾重量分開標示的標簽,開始在我市本土金店上架。 黃曉珍 攝
“十一”長假頭一天,傅女士就在SM廣場的卡曼尼金飾專柜買到了一款心儀的千足金吊墜,金飾本身的價格為1200多元,另外還加收了100元的加工費。買金飾品,加收一定金額的加工費,即所謂的價費分離(飾金價和加工費分離),對于入廈的香港品牌金店(下稱港金店)來說,是司空見慣的事情,而對于本地金店來說,鉆石城(卡曼尼是鉆石城旗下的珠寶品牌)算是開了先河。
價費分離悄然試水
在廈門,長期以來,黃金零售業實行的是論克賣的標價方法,到商場的黃金專柜或是金店購買金飾品,都是按照金鋪掛出的當日金價乘以金飾重量來計算實際價格,不論金飾的品牌、做工、銷售成本和服務。
據廈門鉆石城珠寶的總經理郭偉志介紹,所謂價費分離,就是金店所標識的金價將由飾金價和加工費兩大部分組成。飾金價為含稅費的原料價,每件飾品還將根據其工藝和品牌標識收加工費。
在廈門,包括金鷺首飾、鑫太平金店等幾乎所有的本地金店,還在沿襲著傳統論克賣的方式。郭偉志說,自己經營的品牌在本地金店中率先實行價費分離,是迫于市場形勢的變換。
“該進來的香港金飾店幾乎全都進來了。”郭偉志說,這些年,包括六福珠寶、周大生、周生生等眾多港金店大舉殺進廈門,這些金店全都是按價費分離計價的。工藝設計考究的港金店,越來越受到人們青睞,這給老牌的廈門金飾店帶來了很大壓力。為此,郭偉志想了不少辦法,這回實施價費分離,正是在經營模式商向香港金店看齊的一種轉變。
或有更多金店參與
據郭偉志透露,可能會有更多的本地金店加入價費分離的大軍。“前一陣子,福建省寶玉石協會發了一個文,要求推廣價費分離售賣形式。”
福建黃金首飾價費分離在2006年7月正式啟動,當時,福州、泉州等11家珠寶金行,成為首批自愿實行黃金價費分離辦法的珠寶企業,而廈門尚無金店參與。據稱,這回省寶玉石協會重新發文,已有幾家廈門本地金店老板在考慮了。
其實,廈門不少金店也看好價費分離。廈門另外一家珠寶店的經營者對記者說,價費分離后,老百姓買金飾不再關心金價,因為各金店的原料價、稅金和相關利潤都相差不大,真正能體現差別的,只有加工費。這位老板說,價費分離充分體現了“優質優價”的原則,價費分離后,競爭的關鍵就是看企業能否盡可能增加金飾品的附加值,比如加工工藝、款式等,因此,價費分離對提升金飾品品牌很有幫助。
金價會變相漲嗎?
實行價費分離后,卡曼尼銷售的金飾品的加工費在十幾元到二十余元不等,重量輕的金飾品加工費也就幾十元,重一些的需要幾百元。郭偉志說,鉆石城有專門的設計隊伍,每周都會推新款的金飾設計出來,雖然可能會多花些錢,但消費者買到的金飾品,肯定物有所值。
而記者走訪六福珠寶、周大生等香港品牌的黃金專柜時,這些專柜的店員告訴記者,如果算上加工費的話,每克黃金的價格比廈門本地的金店普遍要高幾元錢。
一家金店老板說,實行價費分離之后,對廈門金飾市場而言,一些簡單的、過時的金飾價格會下降,定價更低,而一些品牌的、精細的金飾,定價會高。
記者在SM廣場隨機采訪了幾位市民,大家普遍表示,要是金店能在款式和做工上多花點心思,加工費合理的話,對于“金價+加工費”的標價形式,大家還是能夠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