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珠寶精品導購互動平臺 投稿
這個微型花圃聚集了李淑嫻喜愛的各式各樣的花草,有臺灣常見的日日春、香草、薄荷,季節性的圣誕紅,還有一些不知名的小野花。這些野花,是她在爬山的路邊上發現的,因為很喜歡,就特意又找了時間挖回來。另外,經過改良的花草新品種,也在她的收集范圍之內。雖然它們的花期都很短,只有一兩個禮拜,但李淑嫻還是會買回來種。平日里,除了照看自家養的花之外,李淑嫻還喜歡逛花市。在花市,她看到了每個季節特有的鮮花,還看到了改良出來的各式品種的蘭花。
通過與花草的長期相處,李淑嫻對美的追求與她極富創造性的設計思維相得益彰。“我喜歡自己想象出來,并且師傅又能做得出來的不知名的花。這些并不都是我自己養的花,它們是在我養的花的基礎上,加入自己的幻想,并且再修改的。”不知名的、加上了自己幻想的花型,是李淑嫻設計的最愛。同時她還將這份對花草的特別感情傳達給了珠寶制作師傅。“我必須跟師傅溝通設計中的層次、弧度等問題,所以有時我就必須要帶一盆花到師傅那里去,讓他看。”為了表現花草的立體感、層次感,李淑嫻就曾經送給師傅一盆蘭花,擺在他的工作臺上,讓他天天看。
而在現實生活中,李淑嫻最喜歡牡丹和北方月季。但這兩種花都不能生長在臺灣。或許就是這種不能將其收養于自己花圃的距離,讓李淑嫻對這兩種花更為欣賞。對自己在設計中喜歡的花,自己平常喜歡的花,分得很清的這份理智,讓她更自如地發揮想象力。所以,李淑嫻只能算是半個“花癡”,因為在對花“癡”的基礎上,她還保留了自身的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