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新年,珠寶玉石市場各種打折促銷活動令不少消費者眼花繚亂。如何區分這類產品的等級,購買到物有所值的珠寶玉石一直是困擾人們的重要問題。目前已進入最后審批階段的4個珠寶玉石國家標準———《翡翠分級》、《珍珠珠層厚度測定方法》、《大顆粒鉆石分級比色石》以及《中國淡水珍珠標準樣品》,將在很大程度上解決這個問題。
彌補測定不足
這4個國家標準中,《翡翠分級》和《珍珠珠層厚度測定方法》最引人注目。作為玉石文化大國,我國關于翡翠分級的國家標準一直是個空白。珠寶玉石首飾管理中心研究部主任王曼君告訴記者,對翡翠分級是規范翡翠市場的重要前提,但由于翡翠顏色、品種的多樣性,以及樣品價格昂貴等因素的影響,對翡翠分級標準的研制是這4個標準中難度最大的。此前只有云南出臺了一個相關的地方標準。
通過幾年廣泛的市場調查和大量的科學研究,《翡翠分級》研制小組從翡翠光源、單位透過率、彩度等測試手段入手,與色度學、感官分析等分析方法相結合,解決了多個專業技術難題。王曼君表示,《翡翠分級》國家標準是我國珠寶玉石行業首個玉石方面的權威性技術標準,在國內乃至國際都是首創,擁有自主知識產權,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不少喜歡珍珠的消費者都知道,在選購珍珠時,光澤是一項需要重點考量的標準。而珍珠珠層的厚度對珍珠光澤有重要影響,是評價有核珍珠質量的一項重要指標。長期以來,珍珠珠層厚度測定方法的不足成為困擾珍珠質檢機構工作的難題,也影響了我國珍珠與國際市場接軌。“目前我們對珠層厚度的測定還是采用比較傳統的比較法。”王曼君介紹說,這種方法需要對珍珠進行破壞性實驗,通過剖開珍珠,肉眼觀察其珠層厚度后,選定每一類珍珠的標準樣品。需要檢測的珍珠通過與標準樣品比較后方可得出結論。“這種檢測方法中,人的因素占了比較重要的位置,檢測的準確度有待提高。”
現在,《珍珠珠層厚度測定方法》采用創新性方法,將運用于醫學領域的高科技測試技術引進到珠寶領域。該方法的核心技術是利用了國際先進的光學相干層析技術,不再需要剖開珍珠進行測定,實現了無損、快速、準確、安全的珠層厚度檢測,測定結果可靠,重現性好。這項標準實施后,將有助于企業加強珍珠的產品質量控制。
從文字標準到實物標準
《大顆粒鉆石分級比色石》和《中國淡水珍珠標準樣品》都屬于實物標準,是國家標準的標準樣品。此前,鉆石、淡水珍珠都有相關的國家標準(文字標準),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缺乏實物標準樣品比對的問題越來越突出。珠寶玉石首飾管理中心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此前我國只有小顆粒鉆石的標準樣品,但隨著近幾年大顆粒鉆石的銷售量增加,大顆粒鉆石檢測準確性的要求越來越高。此次《大顆粒鉆石分級比色石》實現了與國際鉆石業接軌,鉆石標準樣品可達到70~80分,滿足了市場的需求。
2002年國家頒布了《養殖珍珠分級》(GB/T18781-2002),對養殖珍珠質量因素及級別評定進行了文字描述。其中對淡水養殖珍珠從顏色、大小、形狀、光澤、光潔度、珠層厚度(有核珍珠)6個方面都作了要求。“可以說在一定時期內,《養殖珍珠分級》對中國珍珠市場的規范和技術進步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是,在顏色、光澤、光潔度方面完全是感官評定標準,無法形成一致的質量分級。”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史洪岳表示,珍珠實物標準樣品的出臺,把原先理論性的、感官的東西實物化,將提高《養殖珍珠分級》的可操作性。這套實物標準樣品中選取了最普遍、最具有共性的白色、紅色、紫色3個色系作為參考標準,標準樣品大小為9毫米,形狀為圓形,而光澤、光潔度為強制執行國家標準。
促進規范化
目前,我國是世界上少數幾個珠寶首飾年消費額超過100億美元的國家,是全球最重要的珠寶消費市場。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我國珍珠年產量約1600噸,占世界珍珠年總產量的95%以上,近年來年出口額達到兩億美元左右。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玉石加工及消費國,我國玉石年消費量超過200億元。鉆石首飾的年消費總額也達到250多億元。
“可以說我國珠寶玉石行業市場巨大,但標準體系的不完善影響了這個行業的規范、快速發展。”史洪岳舉例說,很長時間以來,我國珍珠產業一直處于產量增長而產值徘徊不前狀況。由于沒有權威可操作的珍珠質量分級標準,企業缺少提高產品品質的動力,導致大量劣質產品充斥市場,魚目混珠,而市場應有的淘汰機制不能正常地發揮作用。一些地方和企業因而將增加養殖面積和單位面積養殖密度作為發展的主要途徑,導致了產量短時期內的快速增長,在一定程度上超過了市場需求,引起了價格的下降。長期的價格低迷,使得絕大多數國產珍珠在國際市場上難以擺脫“廉價貨”的形象,產品競爭力遠遠落后于其他珍珠產地的產品。
史洪岳表示,《翡翠分級》、《大顆粒鉆石分級比色石》、《中國淡水珍珠標準樣品》等標準出臺后,產品就有了可供比照和遵循的客觀依據,其品質和等級差異就有了市場公認的依據。而不同品質的產品必然會在市場價格上有所反映,從而鼓勵企業將更多的資源投入到提升產品品質和等級的科研、設計和加工等環節上,生產更多高品質的產品,進而促進我國珠寶玉石產業整體升級和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