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結者是怎樣煉成的
當然,施瓦辛格并不是影片中的那個神一樣的人物,世界也并不能靠他來拯救。我們真正欣賞的是他除去那一身健美的肌肉之外的力量,能夠從一個奧地利小男孩成長為國際巨星,繼而成為美國的州長,這股永不滿足、永不妥協、強勁上升的力量讓我們折服。
這就是純粹的美國夢——要生存,更要成功。而這種力量是什么?這一切成功是因為什么?是聰明嗎?因為他早在拍電影之前就已經是個百萬富翁;是幽默嗎?因為他用一種特有的新鮮魅力贏得了那位家室顯赫的肯尼迪夫人,還是他的大塊肌肉?因為他正是用這極其彪悍的身形從奧地利軍營中走上了“少年歐洲先生”的舞臺。
顯然,這些都并不是關鍵。終結者的力量源于內心,是一種堅持,一種信念,才把所有的樂觀與積極蔓延至他的身體。
從10歲起施瓦辛格就開始發誓一定要做一個最優秀的人,讓所有的人都認識他、尊重他、崇拜他。他后來回憶說,“我清楚自己要做的是什么,我必須付出更多的努力,不能滿足于現狀,不能做個庸庸碌碌的人。”
健美先生誕生
1965年 10月,剛滿 18歲的施瓦辛格應征進入奧地利兵營服役一年。
軍隊的生活使他真正感到了生活的輕松與人生的美好。但施瓦辛格的心中從來沒有忘記自己的理想。有一天,他忽然收到了一封來自斯圖加特的信,邀請他參加“少年歐洲先生”選拔賽。
看完邀請函,施瓦辛格手舞足蹈,亢奮異常。雖然部隊領導并不同意他參賽,他還是偷偷的離開了軍營。就這樣,1965年的歐洲大地上,“少年歐洲先生”的稱號屬于了一個叫做阿諾德•施瓦辛格的人。之后,他在心里又確定新目標:角逐“世界健美先生”的桂冠。 于是,1971年,上演了一場施瓦辛格和自己偶像利格•派克的激戰。
與派克的對擂, 對于施瓦辛格來說,就像《梅蘭芳》中的畹華和十三燕爺爺打擂臺時的心情一樣,十分復雜。這樣的比賽很殘酷,會對輸的一方造成質的傷害,但既然應了戰,就要全力以赴。施瓦辛格低調冷靜,默默的每天訓練6個小時,一天不落,終于,在沉靜中
爆發了巨大的力量。1971年的倫敦被施瓦辛格征服了,掌聲雷動下,派克顫抖著擁抱了施瓦辛格。
施瓦辛格的時代來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