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躁皇帝的自我懲戒
很久以前,有位暴躁皇帝,稍微不順意便會拍桌子大發脾氣,以致群臣不快。他自己也意識到脾氣太大,但無法控制。于是想了個辦法:鑄一個小銅環套在手指上。當他發脾氣猛拍桌子時,那個銅環便將他的手指挌得十分疼痛。時間久了,終于戒掉了拍桌子的壞脾氣。從此,這個方法被大臣和百姓傳開,紛紛戴起了戒掉壞脾氣的銅指環,并給它起名叫“戒指”。
故事·不得不說的愛情
有人說,將結婚戒指戴在左手無名指上,是因為無名指的血脈直通心臟,最接近愛情的心底深處。當一個人牽起另一個人的手時,便牽起了生命中的依托與幸福,牽起了生命中的快樂與憂傷。有時候,不管是真實的還是杜撰的,在愛情面前一切都只是修飾形容而已,因為承諾并不需要敲鑼打鼓地向世人宣告,套上戒指,決定要一生一世,就足以讓人感動。
定情戒指——普希金的護身符
詩人普希金一生寫過許多優美動人的愛情詩,其中有一首是“保佑我吧,我的護身符”。其實,這“護身符”就隱含著詩人一段浪漫曲折的愛情經歷。
在一次沃隆佐夫總督府的宴會上,普希金結識了總督夫人伊麗莎白·沃隆佐娃,因有共同的愛好,他們互相賞識互生愛慕。精明的沃隆佐夫不久就察覺了妻子和普希金的曖昧關系,于是,將普希金削職為民,囚禁在他父母的莊園,并接受地方當局和教會的監管。普希金在離開之前和愛人見了一面,隨后他的詩稿中就出現了:我躲在懸崖下的山洞,閱讀來信,字字芳香,大慈大悲的天使來臨了,把護身符戴到我的手上……這護身符就是沃隆佐娃送給普希金的一枚鑲嵌寶石的金戒指,這是他們愛情的信物。
普希金對這枚戒指無比珍視,無時無刻不戴在手上。沃隆佐娃自己也保存著一枚同樣的戒指,他們約定日后通信,就以戒指上刻有希伯萊文的花紋印章打在信封火漆上的烙印作標記。在普希金的詩稿空白處有他為沃隆佐娃畫的速寫肖像,還有一處詩稿上畫了一只戴戒指的左手。這枚戒指鑲嵌著一顆略呈長方形的八角寶石,寶石上鐫刻著細小的希伯萊文字。戒指戴在左手的食指上,大拇指和食指的指甲很長,眾所周知,這是普希金的特征。詩人的親筆畫使我們得以目睹了他的“護身符”的真正模樣。這枚戒指他一直戴在手上,直到他決斗死亡。
后來,這枚戒指傳給了最有成就的詩人或作家,以此標志是普希金文學事業的繼承人。然而遺憾的是,在普希金逝世五十周年的時候,持有者把護身符戒指獻給了彼得堡皇村普希金紀念館。從此,也鑄成了一個不可挽回的錯誤:戒指在紀念館被盜,從此下落不明。這枚戒指雖然已失落人間,無處尋覓,但是普希金的詩篇,以及詩人和沃隆佐娃的愛情故事卻世代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