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資料圖片
古代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被視為具有"仁、義、禮、智、信"五德人是玉的忠實崇拜者,質地優良的玉,。同時,玉在古代既是貴重的禮器,又是文人的雅玩,既體現物質生活的水平,又體現精神生活的追求。11日下午,省收藏家協會副會長、秘書長徐廷貴做客揚子視頻直播室,聊聊有關唐宋元玉器收藏的有關知識。
和田玉僅指新疆和闐產的玉
徐廷貴介紹說,玉,在中國古代文獻中是指一切溫潤而有光澤的美石,既包括今日礦物學上所說的"玉",也包括部分寶石、半寶石、玉寶石,甚至彩石等,如水晶、瑪瑙、琥珀、綠松石等。而按國際寶石學及礦物學的通用概念,玉,專指軟玉和硬玉,兩者均為鏈狀硅酸鹽礦物。
軟玉的產地以中國境內的新疆和闐最為有名,"我們所講的和田玉僅指新疆和闐產的玉"。軟玉主要有白玉、青白玉、青玉、淺色碧玉和深色碧玉、墨玉等,以及黃玉、紅玉等少見品種。"硬玉又名翡翠,翡為紅色,翠為綠色,翡翠的顏色主要是受其中所含的鐵元素和鉻元素影響,翡翠是硬玉中的優質者,可做中高檔首飾。"
唐玉多線條宋玉細而柔
"在中國玉器制作工藝史上,每個歷史時期都有特點鮮明的藝術風格。熟悉各個時代、各個地區的玉器制作工藝水平是鑒定古玉的先決條件。"徐廷貴介紹道。
就唐宋元代玉器的總體特點而言,唐代玉器的刻工精細,細線條多,常見剛健硬朗的短陰線,且平行密集排列;宋代玉器發展全面進入世俗化階段,琢工無粗制濫造之作,細膩靈巧,陰刻線條多,細長柔勁;元代玉器則開創大型器物的創作,刻工一般粗狂有力,多采用高浮雕,玉器表面往往留有鉆痕和砣痕,拋光不甚講究,整體顯得狂放而不拘小節。
"料工型紋沁"五法鑒別玉
玉器收藏的門檻較低,很受到民間藏家熱愛,玉器的需求也不斷增加,導致玉器的價格大漲。受利益驅使,目前玉器市場上"造假成風、贗品橫行",稍有不慎,就會"吃藥"。如何購買玉器,特別是古玉呢?徐廷貴介紹了"料、工、型、紋、沁"五大鑒別法。
"料"即玉料,包括玉質、玉色、光澤、密度、裂紋等。"工"指的是雕工,現代高速電鉆和古代工具雕琢出來的痕跡是不同的。"型"是說造型,古代不同時期有不同的造型,如良渚文化玉琮,戰國時期玉璧,唐代玉飛天人物,宋代玉帶環、帶鉤,明代子岡牌,清代玉山子件等,各有其時代特征。"紋"指紋飾,玉器上的紋飾豐富多樣,不同歷史時期玉器的紋飾在構圖、造型及所表現的主題等方面,常常有很大的差別。
而"沁"就是沁色,即玉器本身微量元素與土中物質的相互作用,出土后形成各種各樣的顏色,這種顏色就叫沁色。沁色分為多種,黑色沁稱水銀沁;受到石灰沁入的叫石灰沁,嚴重的稱為雞骨白;無色帶小孔的,稱為沙坑沁;淺黃色中帶有小孔的稱為土沁;帶有綠色沁色的稱為銅綠沁等。"漢代以上的古玉都有非常漂亮的沁色,所以一件有很好沁色的古玉器,能使這件玉器具有神秘的美感和年代感,其價值也隨之升高,并且沁色也是古玉斷定年代的重要依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