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史隆伯杰
一個富裕的紡織制造商家有個孩子,叫做史隆伯杰。他總是拿著一支鉛筆,隨時隨地涂涂畫畫,還整天想著要進藝術學校。“不,你要學的是紡織,因為以后家里的生意需要你!”父母禁止他去學什么該死的藝術。1929年,史隆伯杰第一次來到美國,但那時候,他還不曾和Tiffany相遇,而是在一家紡織廠工作。之后,他到了柏林,初涉了銀行業,但最終還是回到了巴黎,那個浪漫的都市。
上世紀30年代的巴黎,充盈著超現實主義的空氣:畢加索舉行了自己的首場回顧展;美國的達達藝術奠基者曼-雷(Man Ray)定居巴黎繼續自己的事業;美國先鋒雕塑家亞歷山大-卡爾德(Alexander Calder)也來到巴黎接受前衛藝術的洗禮。回到巴黎的史隆伯杰也終于在這個時候開始了他關于藝術的夢想,成為一名設計師。他的首批設計中就有包括為禮服設計師艾爾莎-夏帕瑞麗(Elsa Schiaparelli)設計的紐扣。紐扣看似無關緊要,但史隆伯杰卻因此找到了絕佳合作伙伴 —— 薩爾瓦多-達利(Salvador Dali)和阿爾貝托-賈科梅蒂(Alberto Giacometti),同時也與夏帕瑞麗進行了合作。隨后不久,他開始為著名設計師創作時裝珠寶飾物。
二戰爆發后,史隆伯杰離開巴黎,前往紐約,他在那里遇到了兒時伙伴尼古拉斯-邦加德(Nicolas Bongard)。不久之后,他們就開了一家珠寶工作室,離Tiffany第五大道旗艦店只有一個街區。
他們的工作室征服了一個帶著奇妙光彩的女人,她就是之后的“時尚教母” 戴安娜-瑞蘭德(時任《時尚芭莎》雜志編輯,隨后擔任《Vogue》雜志主編),理所當然,他們也迅速以暴風驟雨之勢征服了整個紐約,Tiffany公司主席沃爾特-豪溫(Walter Hoving)先生也在內。
1956年,對于Tiffany和史隆伯杰來說都是奇妙的一年:Tiffany聘用了史隆伯杰,創造無數珠寶奇跡的三十年就要開始了。他們在Tiffany公司里擁有專用工作室和沙龍,并配備私人升降機。這位才華橫溢的設計師自身也充滿魅力,很快成為紐約社交界的新寵。Tiffany的多位著名客戶 —— 伊麗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杰奎琳-肯尼迪(Jacqueline Kennedy)、CZ-格斯特(CZ Guest)、芭比-佩利(Babe Paley )和邦尼-麥倫(Bunny Mellon),紛紛成為他的忠實擁躉。她們的熱情支持以及Tiffany里面的自由空氣,充盈在史隆伯杰的世界里,之后的三十年,成為他最多產的時光。
熱愛自然的史隆伯杰,想要“捕捉宇宙中的不規則事物”,于是,無數平凡的生命在他手中變成了極具絢爛與魅惑之美的珍寶。
由內至外:鳳凰胸針 玫瑰花項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