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珠寶精品導購互動平臺 投稿
“遇石記”泰山玉石系列作品。
價格飆升一年漲幅上百倍
歷史記載,泰山玉到了明代好像銷聲匿跡,直到20世紀80年代初,又被重新發現。最初的泰山玉被包裹在一種叫做蛇紋巖的巖石里面,因為富含磷、鈣、鎂等元素,被當成一種制造化肥的原料,借助北京奧運會契機,泰山玉又熱了起來。
師秀娜說,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金鑲玉、銀鑲玉的推動下,新玉市場因此掀起新的一波浪潮,特別是地方玉種熱起來。泰山玉經過多年挖掘已經在水線一下,品質漸漸好起來,玉潤透度好。一些有眼光的商人看到泰山玉的價值,開始囤料。那時,好料的價格是兩三萬元一噸,普通的料按車計算。
2009年,山東省地礦局第五地質勘查院在泰山西麓初步勘探出一個儲量大約為900萬噸左右的玉礦帶。泰山玉再一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同年4月,為合理開發政府封礦,導致泰山玉原料短缺,從而價格倍增。普通石料價格漲到100多萬,好的玉石料漲到二三百萬一噸,價格漲了100多倍。現在,玉石料價格已經按斤來算。
2010年5月14日以泰山玉為原料的雕件首次現身北京春拍,一件名為“泰山碧玉赑屃寶瓶雕件”的拍品憑借稀有的用料和濃厚的中國神韻,以及精雕細琢的工藝,以高出底價近3倍的價格成交,這一競拍結果無疑加大了業內人士對這種玉石的強烈追捧。
2010年8月8日,在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兩周年之際,一款上海世博題材的“泰山玉·世博徽寶”于4月份面市后首次現身拍賣,在52800元的發行價基礎上竟以9萬元的高價成交,打破了同類藏品短期面世內的最高成交紀錄。
隨著人們的普遍重視,泰山玉的價值已經逐漸展露出來,泰山玉市場方興未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