鉆石價格在近幾年可謂水漲船高,而真正可以保值甚至升值的鉆石比例卻相對較低,因為其升值空間與鉆石品質息息相關。
記者獲悉,作為天然的礦藏資源,鉆石可開采的資源越來越少,特別是一些2克拉以上的高品質的大鉆,以及一些品質優秀的裸鉆。鉆石小鳥推出的裸鉆“北極光”,全球僅有0.5%的鉆石才能與之媲美,在歐洲因其璀璨的火彩絢麗奪目,而被譽為“無與倫比”的鉆石。
據了解,“北極光”鉆石要同時滿足AGS檢測機構的3個“0”標準,并且經過GEMEX機構檢測,鉆石的火彩光學效果達到3個“Very high”的要求,即便是技術嫻熟的切割師,1克拉的鉆胚,僅能切割出30-45%的重量,也就是說,要切割出1克拉的這樣的鉆石,至少平均要耗費2.5克拉,甚至更多的鉆石的原石,這比普通的圓形鉆切割要多耗費接近1倍的原料。“不是所有的鉆石都能增值,同樣的是鉆石,數量越多增值可能越小。當供應大于求的時候,保值都會成問題。鉆石小鳥北極光裸鉆,能夠敢于公開承諾3年增值10%,并且在售賣時便于顧客簽訂了回購協議,是因為北極光鉆石本身給了我們信心。”徐磊如實說道。
鉆石是否可以保值、增值,一方面與顧客購買到手的付出金錢成本有關,另一方面與增值變現有沒有渠道有關。
但由于多數投資者鉆石知識有限,變現時才發現陷入投資誤區,增值的初衷卻帶來貶值的結果。據了解,鉆石在國內變現通常只能通過“拍賣”和“典當”兩種形式。其中拍賣主要針對價值較大、本身較特殊,或較稀有的鉆石;而典當渠道最多只能拿回原鉆石60%的本金,而一般多在50%左右。因此,普通市民多數只能選擇以典當行變現的形式變現手里的裸鉆或鉆石飾品。典當行出價遠低于鉆石原價,所以導致投資鉆石增值的初衷卻帶來貶值的后果。
中國鉆石交易聯合管理辦公室副主任李牧認為,中國的珠寶業還處于發展上升期,行業的發展還需要商家與協會共同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