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降低成本、發揮設計為目的
在藝術之都倫敦創辦珠寶工作室的經歷,顯然如同萬千華人設計師的經歷一樣,精彩、光鮮,卻難以深入西方設計世界核心。不到一年,喬方芳決定回國,回深圳去,抵達國內珠寶設計的先鋒地帶發展。憑借著多次獲獎經歷,以及作品在英巡展的資歷,喬方芳不費力氣進入周大福工作,借此機會熟悉國內珠寶市場,一年光景,她了解品牌如何運作,懂得節約成本,也明白控制工藝在設計領域的重要性。
帶著這些在大品牌的工作心得,她決定在深圳繼續倫敦未竟的設計事業。與喬方芳設計能力比肩的當然是她練就的節約能力。巧妙躲避成立工作室,直接與客戶、合作商交流是她發揮節約能力的第一條,“求學經歷以及獲獎背景讓品牌很喜歡找到我,而合作方式也就是進行幾條產品線或者某個季度合作,他們給予我專門辦公室,不希望只看到冷漠的設計圖紙,更樂意頻繁見面,交流碰撞。”于公于私,這都讓她不開工作室的理由很上得了臺面。
私底下她也有小心思,與對方合作一定是看重某個優勢,認為值得“強強聯手”,她才會使用對方工作室。周大生、六瑞珠寶、以及潛在合作伙伴施華洛世奇附屬寶石原料公司,這都是與她“雙贏”的合作伙伴,“大中小品牌優勢各不同,有品牌的銷售平臺一流,有企業的推廣手法新穎,還有的公司工廠有著精良優異的起版師。我為他們設計產品線可增加自身知名度是合作原因之一,而他們的優勢對于我自身珠寶設計幫助極大。當我的JEE JEWELLERY的客戶想做珠寶定制了,我就能在客戶提供的便利條件下,為她們提供原料真實、制作手工精良的作品,而合作品牌也樂得看到設計新風尚。”
安撫加拖延,為客戶壓縮定制成本
喬方芳有個貼身“寶貝”,看上去是個皮質普通的首飾盒,里面五六套定制珠寶,沒有精細包裝,你以為也就是個女生隨時補妝的工具。實際上這里面的價值大約等同于你可以想象得出市面上能夠“貼地飛行”的跑車。這是她與客戶會面的“實物PPT”,首飾風格一目了然,愛用翡翠、和田玉等東方元素寶石,設計則走洋氣、高端、上檔次的西化路線,很東方,又有說不出的西方慣用結構。
眼下喬方芳的客人部分來自“獲獎后期效應”,也有通過官網、朋友介紹,還有一些是在為品牌合作中認識的朋友。她們是妙語如珠的英文報紙記者、銀行里光鮮亮麗的高級白領、或者是嬌氣羞澀的富家女。她們之所以合作愉快,除了對方愿意等待二三個月的制作時間,更重要的是喬方芳懂得替客戶壓縮成本,“如果有人想制作翡翠首飾,我手里的云南或者廣州這種翡翠集散地的一線價格情報很多,如果有人想買鉆石,我也會與南非的供貨商交流,及時更新最新價格,然后提點她們這個時候做什么材質的首飾最為適宜。”被傳為佳話的就是她對客戶進行“安撫”、“拖延”政策。比如某客人定制鉆石戒指,希望半個月內到手,她使出各種招數讓客人冷靜等待,硬是將每克拉價值在7萬-15萬鉆石等到降價,等一個月,節約五萬多。這種看似“真傻”的待客之道讓喬方芳持續保持高關注度,“在理性消費時代,炒作設計對設計師沒什么好處,考慮消費者的利益才能不傷害自己的原創力又能夠給對方提供貼心服務。而她們真心熱愛飾品會爆發出極大的視覺能量以及正面情緒,設計師的設計才能越走越遠。”
喬方芳大抵不會正面回答定制價位,她只是說目前客戶承受能力在幾萬至十幾萬,而幾十萬、上百萬的珠寶她也隨時能找來夠格原料,她還自信到認為不太需要過分殷勤去挽留消費者,她的設計Icon是“西太后”,“時尚頑主‘西太后’給了我靈感,她無意通往大眾市場發展,可卻不乏大批量粉絲熱烈支持。或許這就是獨立設計師應該效仿的,先做好自己的特色,這種產品吸引力會令到別人不管是否符合你的設計氣質,都會想擁有一兩件來換換口味,這才是設計深入人心以及影響市場的終極體現。”
簡介:珠寶設計師喬方芳,2010年英國伯明翰珠寶學院珠寶設計與制作藝術專業畢業,2011年在英國倫敦創立JEEJEWELLERY珠寶工作室。作品曾獲2009年The Weston Beamor Design Award UK設計師獎,2010國際鉑金協會The Lomin新銳設計師獎,2011年Goldsmiths’ Craftsmanship & Design Awards優秀獎,作品多次在英國巡回展覽。2011年回國,擔任周大福珠寶名貴珠寶作品設計工作,2012年辭職繼續從事JEE JEWELLERY個人品牌珠寶設計,同時擔任部分品牌產品線設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