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西柯(Kaushik)體型微胖,左手戴了個黃金戒指。這位英語明顯夾雜了印度口音的男人,卻是國際最大的鉆石加工貿易集團歐陸之星(Eurostar Diamond Traders N.V.)的董事長,掌管著鉆石行業上游財富的話語權。
考西柯此行選在上海,是為了“通靈”(Tesiro)前來。“通靈”由江蘇南京起家,原名為“通靈翠鉆”,在兩年前被歐陸之星收購,從經營理念到渠道分銷,開始與歐洲風格接軌。
在業內人士看來,通靈的機遇在于令人充滿想象的珠寶行業的前景,以及上下游聯手的實力。而全球有10000多名員工,每年切割、打磨250萬克拉的切工鉆石,每年交易額達10億美金的歐陸之星,也明白經過自己之“手”,將會打磨出怎樣一顆新興的鉆石。
珠寶行業正在發力。鉆石銷售行業里排名前三的品牌:周大福預計2010年的年銷售額將超過100億元,潮宏基如今正做上市的打算,謝瑞麟也在加快開店的步伐。雖然通靈在2007年的銷售額僅為12.2億,但考西柯表示,依靠歐陸之星的實力,計劃在5到10年后,讓通靈成為中國珠寶市場的NO.1。
鉆石大佬尋獵物
國際鉆石的供應渠道是:DTC(鉆石集團戴比爾斯設立的推廣中心,世界最大的鉆坯供應商)先通過看貨會,將鉆石毛坯發售給為數不多的配貨商(全球約有80余家)。配貨商將毛坯切成裸鉆,再供應給珠寶零售商,最終面向普通消費者銷售。
歐陸之星作為“DTC配貨商”之一,是全球范圍內唯一一家能得到三個看貨席位的配貨商,“擁有越多的看貨席位,越能直接說明這家公司的業務成交量大”。歐陸之星鉆石(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長姜杰這樣解釋。
據悉,每年十次,被戴比爾斯圈定的內部看貨商將被帶到倫敦挑選鉆石,挑選的排序都是保密的。這些鉆石按顏色、大小、形狀和價值分成上千個等級,看貨商只能整包買走事先裝好鉆石的口袋。由于擁有最多的席位,并且排序較前,“因此歐陸之星總能獲得全世界質量最好的鉆石成品。”考西柯表示。
對于鉆石行業的產業鏈,姜杰說,戴比爾斯屬于最上游的一塊,負責供應原鉆。像歐陸之星這樣的鉆石加工貿易公司,對原鉆進行加工,形成成品鉆,然后出售給零售珠寶商。這種定位持續多年,歐陸之星一直未滲透入下游。
競爭激烈的歐美市場,由于鉆石消費市場的成熟,鉆石上下游產業鏈早在世紀初就已開始融合。但在國內,由于鉆石的消費熱潮剛剛啟動,尋找下游的合作伙伴只是看貨商們剛剛瞄準的方向。
考西柯思考的是,如何把上游的優勢轉化為下游的競爭力?于是,歐陸之星用了三年的時間尋找能實現考西柯想法的收購目標。
2005年之前,歐陸之星陸續與國內一些珠寶零售企業接觸過,通靈翠鉆最終進入視線。這家從1997年就開始經營的民營品牌,到2002年已在20多個城市建立了連鎖終端,主攻江蘇市場。“通靈翠鉆是個年輕的品牌,它的成長潛力是我們選擇它的原因。”姜杰表示。
不過到了2004年,通靈翠鉆的發展速度開始放緩,由1999年高達100%的增長率降到2004年以后年增長率只有12%左右。聯縱智達咨詢顧問機構分析師屠春曉表示,通靈翠鉆的“區域性”定位制約了其發展,增長出現瓶頸。另外還有個背景是,2000年后中國房地產價格逐漸上漲,大大增加了開店的成本。加上新品牌要打開知名度需要大量資金,通靈翠鉆因此一直止步不前。
在多次磨合之后,通靈翠鉆的創始人沈東軍決定出讓85%的股份。對前者來說,解決了資金的壓力。對后者,則是產業鏈條的延伸與拓展,并敲開了進入中國的大門。
2005年11月16日,歐陸之星以旗下TESIRO鉆石品牌,并購通靈翠鉆。新公司在當年共同推出“TESIRO通靈”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