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珠寶精品導購互動平臺 投稿
象牙席
清代的廣東由于地理位置的優勢,擁有得天獨厚的象牙來源,賦予了廣東的能工巧匠們獨有的發揮空間。在清代皇宮里,有不少來自廣東的象牙制品,這些玲瓏細巧、華麗精致的藝術珍品體現了廣東象牙藝師們高超的技藝。宮廷里的廣東象牙貢品一般分成雕刻與編織兩大類,雕刻類中不僅有鏤雕象牙球、鏤雕香囊等裝飾品,還有蓋盒、鏡奩等實用品,皆繁花錦簇、巧奪天工。編織類的象牙制品,除象牙席外,那些夏天所持的牙絲扇,也是頗受后宮眷屬們歡迎之物。
據有經驗的牙雕藝師研究分析,象牙席的制作是無法在氣候干燥的北方進行的,因為象牙在劈削成薄片的過程中會斷裂,因而只能在溫和濕潤的南方制作。至于如何能使削下的薄片柔韌自如、不易斷裂,專家推測可能是經過了藥物的浸泡,只可惜這項技藝現在已經失傳了。
然而,工序艱巨、耗時費財的象牙席制作,卻受到了雍正皇帝的明令禁止。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在短時間中屢次收到廣東進貢的象牙席后,一向崇尚勤儉的雍正皇帝有點不太高興,史書上記載他的諭旨大意如下:“我的一切器具都取其樸素適用,不崇尚華麗工巧,以前我都是說過了的。之前廣東進貢的象牙席,我是不太贊成,想著可能是偶爾進貢一次,所以也就沒有多說。現在可好,進獻的人越來越多!像象牙編織這類器具,做團扇之類的小體積用具尚可,要是做成席子之類的用具,那就是耗材費工,可以說是奢侈了,完全違背了我的本意!現在下令廣東督撫,如果是廣東工匠制作的象牙席,就不許再做了。如果是從海外買來的,就不許再買了。”可見奢靡的象牙席給皇帝帶來的震撼!
如今,宮里的象牙席只剩下了3張,由于傳世稀少,工藝失傳,不知象牙席是否已經成為絕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