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liber 11 (Chronomatic)基本上是由Buren的自動上煉Intramatic Caliber 1322基礎機芯加裝Dubois-Depraz的8510計時模塊而成,振頻19,800 bph,而自動上煉機制采用了特別的迷你擺陀(Micro-Rotor)設計。Caliber 11的計時按鈕位于正常的2及4點鐘位置,但是表冠被特別移到9點位置,和傳統手上煉計時秒表區別。Caliber 11只有30分和12小時兩個積時小表盤,缺點則是只備有秒表秒針,沒有一般秒針。
合作開發Caliber 11的各家表廠都各自推出配備Caliber 11的計時秒表:Heuer將之裝置在其Carrera、Monaco和Autavia計時秒表上,并命名機芯為Heuer Caliber 11;Breitling和Hamilton則將之裝置在其Chronomatic計時秒表上(機芯分別叫Breitling 11和Hamilton 11)。Caliber 11只生產于1969到1972年,之后為振頻21,600 bph的Caliber 12取代。最后,這類設計的計時秒表更日漸沒落,退出主流市場。
同年略晚一個月,Movado/Zenith團隊也推出了El Primero以及Movado Datron自動計時秒表機芯。雖然時間略晚于Caliber 11,但El Primero比較類似典型的計時秒表,后來也的確取得主流市場的認同:采用導柱輪(Column Wheel)設計、中心式自動上煉陀(Central Rotor)、具有獨立秒針,另有三個小計時表盤設計。而日本Seiko也在1969年5月推出自動計時機芯Caliber 6139;Lemania和Omega合作的第一只自動上煉秒表機芯Lemania 1040,則在1972年推出。目前運用最廣泛的自動上煉計時秒表機芯Valjoux 7750,則在1973年問世。
隨著制表技術的關卡一一被克服,近年來制表業在外型和機芯設計上興起濃厚的復古風。TAG Heuer在2003年再度推出了新款版Autavia,舍棄主流的設計,回頭選擇更能展現歷史意義和豪雅形象的Caliber 11為范本,加以改良。新款Caliber 11以ETA 2893-A2為基礎,并循舊制在前方加裝計時秒表組件,機芯更薄,運作更暢順,動力儲能也提高到40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