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介紹,對于民品典當而言,其利潤獲得就來源于絕當物品的銷售。而這一點在江浙等典當行業較發達的地區尤為突出。到典當行籌錢已成為當地的一種時尚,不僅僅是企業主,就連普通市民,也習慣于把家中的珠寶首飾拿到典當行里籌措急用資金。當中一些逾期不贖回的絕當物品在一定期限后即可拍賣或進入交易市場,利用銷售“積少成多”絕當物品的經營模式,給當地典當行帶來不少可觀利潤。但絕當物品的銷售在深圳的典當市場表現不佳。一些業內人士表示,深圳大多數的典當行都將目光放在一些大單上,即房屋典當、汽車典當等,而對于民品典當相對不夠重視,直觀認為其賺不了太多錢。同時,這也與深圳沒有太久的典當歷史、典當行業的經營文化以及市民消費習慣培養等有關。
記者了解到,在江浙等地,民品典當物可謂“多姿多彩”,大到鉆石首飾,小到家里的桌子、凳子等,只要有存在價值的物品都能在典當行內看到,而且在典當行內銷售的價錢往往比市價低出許多,致使典當行成為了大眾“淘寶”的絕佳去處。
到典當行“淘寶”的新時尚,在深圳則少有聽說。一些深圳人仍認為去典當行是一件“沒有面子的事情”。據一位典當行工作人員透露,有些企業老板在辦理抵押手續時,要求典當行員工到其車上辦理,為的是怕進入典當行時碰到熟人“丟面子”。“早期也有一些市民拿著一些生活物品來典當行典當,但往往遭拒,導致目前我市典當物品一貫的單一化。而對于一些抱好奇心,前來典當行找‘寶貝’的市民,這樣一種長久“缺貨”的狀態和現狀,也讓這群人對‘典當淘寶’漸漸失去興趣。典當行內的絕當物品成為了難以拋售的積壓物品”。馬建軍透露,目前該典當行內積累了百余萬元的金銀珠寶以及各式各樣的生活用品,這些絕當物品由于沒有好的銷售渠道和處理措施,只能一直藏于典當行里了。
相關鏈接
古玩典當
成未來“小金礦”
除了民品絕當物銷售能給典當行帶來利潤市場外,記者了解到,一個尚未被開采的“金礦”——古玩市場,將成為未來典當行業的新的利潤增長點。
據了解,對于典當物品的鑒定,最難的便是字、畫、古董等物品。一位業內人士說:“其實,在深圳的典當市場當中,用字、畫甚至古董作為典當物的大有人在,欠缺的是我們典當行自身,由于不識真假,往往都不敢交易。”不少典當人喜歡流傳這樣一句話:“亂世黃金(205,0.06,0.03%,吧),盛世收藏”,他們認為,目前的古玩市場有著高達數百億甚至上千億元的需求,對于這樣的一個未來“金礦”,許多典當行也早有關注,并對此積極探討和嘗試古玩典當的可行經營模式。一位資深典當人透露,典當人才本身十分欠缺,而懂得古玩鑒定的專業性高級人才更是千金難求。為此,要讓古玩等藝術品典當有可行性,或許可聯手古玩專家,由其充當鑒定的角色,并連同其業內圈子,共同參與到古玩絕當物品的處理當中來。
盡管古玩書畫等藝術品逐漸被納入了典當范圍,但真正從事此類業務的典當行并不多見。典當行業的權威人士指出,大多數典當行都向著準金融行業發展,除沿海地區一些典當公司開展了藝術品典當業務外,專業從事此業務并形成規模的公司則是屈指可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