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特衛普切割”世界通用
來到“鉆石寶地”已經快到中午,1000平方米的展覽室內可以免費參觀鉆石切割、打磨及鑲嵌等工序。負責講解的老店員說起安特衛普鉆石的歷史真是如數家珍。他告訴我們,悠久的歷史、優越的地理位置是安特衛普成為世界鉆石中心的首要條件,但更重要的還在于安特衛普的鉆石進出口有免稅的優惠,比利時政府通過這種“放水養魚”的措施,吸引了全球的鉆石商人前來交易,使安特衛普始終占據世界最大鉆石中心的寶座。此外,安特衛普鉆石工匠的切割手藝被公認是全世界最優秀的。當地人引以為榮的安特衛普切割法已沿用6個世紀,切割出來的形狀為上33面下24面,這樣最能體現鉆石的晶瑩透亮,現已成為全世界的通用標準。老店員說,一顆重10克拉的鉆石,經過安特衛普切割后只剩一半,其余50%則成了粉末。
“鉆石街”看不見鉆石
其實無論是帕里克大街上的首飾店還是“鉆石寶地”,都只是針對游客的首飾銷售店。而安特衛普真正意義上的“鉆石街”是一條S形街道,別看它長不過數百米,安特衛普的4座鉆石交易所中有3座就在這條街上。
步入這條“鉆石街”,一種莫名的緊張感頓時爬上心頭。交易所門口的保安在警覺地巡邏;提著公文包匆匆行走的人,時刻注意與你保持距離;還有無數攝像頭在監視著行人。稍稍留神,就會發現這條街上進出最多的是猶太人和印度人。在名為“鉆石俱樂部”的交易所門前,人們進進出出,大多目不斜視,神色嚴肅。街上也有三三兩兩閑談的,不時拿出小本來記著什么。不少猶太商人騎著自行車來去,有的甚至就將公文包夾在自行車的后座。
走進其中一個有300家公司的鉆石交易所,只見一排電子關卡,惟有刷卡方能出入。一位從里面出來的老者對我說,“鉆石街”上是看不見鉆石的,因為所有的交易都在里面進行。這里的鉆石身價不菲,1克拉標準圓形鉆石的價格約合人民幣1.8到2.9萬元,一個手提箱的鉆石價值連城,攜帶卻很隱蔽方便。據說數百萬美元的生意往往只需要一次握手或一句問候語就可以拍板。
鉆石切割是安特衛普的一大特色。每天有成千上萬顆未經打磨的鉆石從印度、南非等地來到這兒交易、加工,再流向世界各地。但這些年由于競爭激烈,切割商已從2萬人降至2000人,主要競爭來自印度與中國。34歲的丹尼·梅萊蒙斯就是當地的一位鉆石切割商,一家四代從事鉆石切割加工。他說,“當一顆比街上石子還要丑的原鉆石在我們手里變成一件璀璨美麗的物品時,那感覺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