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銹鋼應該是最普通的物料了,在絕大多數(shù)的表廠初發(fā)售這種材質的表時,定價一定遠低于其他貴金屬的。可是這個準則在某“些”(其實才一個,偶爾也有“另一個”)廠牌并不適用。
搭載Cal.215機芯的百達翡麗現(xiàn)代腕表有多個款,小到31mm的淑女圓殼表Ref.4959、大到37mm的Calatrava系列男士表Ref.5196,也用在方形表Gondolo系列的Ref.5111和Ref.5109。以上這些表款都是功能簡單但擁有貴金屬的外殼。2006年11月底,百達翡麗為慶祝日內瓦旗艦店整修完成重新開幕而發(fā)行了兩款紀念表,一款是搭載古董9"-90機芯的Ref.5105,小三針功能,有個高貴的鉑金殼,全球限量僅100枚。另一款一樣是小三針,但搭載的是前文提過的Cal.215機芯(詳細些是指Cal.215ps),入不銹鋼殼,殼背刻著百達翡麗旗艦店的大樓圖樣,并有1839-1892-2006字樣,代表百達翡麗的里程碑。這一款不銹鋼殼型號是Ref.5565,限量300枚。
不論是Ref.5105還是Ref.5565都在一發(fā)售便全部被搶光。Ref.5565定價“僅”19000瑞士法郎,第一手買到的人,只用了大約11萬人民幣,一年多后,其中一枚被送到紐約安帝古倫(Antiquorum)拍賣,結果以含傭42480美元售出,原物主凈利至少12萬人民幣。又隔了一年,今年4月香港蘇富比的拍賣,第二枚Ref.5565以含傭511500港元售出。這一回原物主凈利25萬人民幣。看看一枚不銹鋼的小三針人手上鏈百達翡麗,身價遠超過搭載同一機芯的其他入貴金屬殼之表款一大截。
1930年代,百達翡麗開發(fā)了一款至今仍被津津樂道的著名機芯——Cal.12"-120圓機芯,用在Calatrava系列表款。其中的一個型號Ref.1503的口徑35mm,不銹鋼圓殼,有個淚滴型(Teardrop)表耳,壓入式背蓋,表盤是黑色的,而且有個正宗的寶璣體阿拉伯數(shù)字(Breguet numeral)時標,小柳葉形時分針。去年11月日內瓦佳士得拍賣出現(xiàn)了這么一枚1941年出廠的Ref.1503,預估價“僅”是30000-50000瑞郎,落槌價卻是320000瑞郎,加上傭金一共385000瑞郎,天啊,這一筆錢可以用來買一枚資深收藏家人人渴求不已的鉑金殼三問報時陀飛輪百達翡麗的3939H,竟然有人肯用它來搶一枚已有60余年風霜歲月、僅是小三針功能,還人手上鏈的不銹鋼表?爭破頭的西方闊佬,就是不相讓才會喊上近11倍的價。我頗中意這一只表,對我頗具吸引力的一個原因是表盤里底襯銀白色正宗寶璣字,另一原因則是它有一段歷史背景,再者預估價還不算很高,勉強付得起。可是,我自己并不認為3萬瑞郎買得到,它有一項“紅利”,就是最近在百達翡麗保養(yǎng)過,系著國際客房服務的標簽,此外,它還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尤其最后一項才是魅惑著“重量級”收藏家之最大原因。
原來這一枚表的原表主是1908年出生的Simon Wiesenthal,2005年以96歲人瑞病逝維也納,后來葬于以色列。二戰(zhàn)時,他被納粹黨人逮捕入獄,先后在13個不同的集中營待過,直到1945年被盟軍救出來。戰(zhàn)后,他馬不停蹄地協(xié)助追捕犯下殺害猶太人罪行的納粹戰(zhàn)犯。就是這一段歷史,深深地迷住超級PP古董表表迷。
有歷史意義的確會讓表的身價大大不同。不過,也不盡然。例如在腕表的發(fā)展史上,從人手上鏈的表款,演進成自動上鏈的,照理說,第一枚自動上鏈腕表應該很值錢才對,偏偏不是,理由是,在自動上鏈的技術發(fā)展過程中,不同制表師不同表廠的設計各異,最糟的是,它們的產量太多,反而不值錢,即使今日,不少二手店都可以看到它們的芳蹤,而且還不用2萬人民幣就可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