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珠寶精品導購互動平臺 投稿
“少即是多”和自然主義再抬頭
1950年代,典雅&波普藝術開始影響世界。經歷了沉寂的二戰十年,時裝設計在50年代亦開始復蘇,出現了令人耳目一新的new look(新面貌):長A字裙、緊身上衣,時裝大師迪奧(Dior)以優柔典雅的風格而被稱為“溫柔的獨裁者”。在服裝及飾物設計中表現為大量采用發亮發光、色彩鮮艷的人造材質、金屬和塑料制品等。60年代則是一個反文化的年代,花是當時最主要的裝飾品,采用最多的是形狀夸張的雛菊。而過去在珠寶首飾中很少采用的椰棕和亞麻、木珠和玻璃珠在時尚風潮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
又過了20年。時尚潮流進入“擴張”時期,產生這個現象的原因是雅皮文化――雅皮們的高收入和雅皮士生活方式需要炫耀,穿著打扮上的擴張是炫耀的必然。傳統的足金首飾受到意大利K金飾品的強烈沖擊,銀、銅、鋁、不銹鋼等金屬也被珠寶設計師采用。從前人們特別注重材質的價值,認為價值越高重量越重的珠寶越名貴,但到了這一代,則更留意首飾設計的風格、內涵及特性。
而后,早年曾一度風行于建筑藝術中的“少即是多”的原則被沿用到現代首飾設計中來。流暢的線條、凝練的整體構造成為主要設計語言。這一次同樣引人注目的,還有自然的蓬勃生機:秀美的樹葉、有趣的貝殼、充滿生命力的向日葵、奇妙的斑馬紋……紛紛涌現在首飾設計中。例子俯拾即是,比如Chaumet最新“網住我,若你愛我”系列,就精工細雕以細密的蛛網和生動的蜘蛛形象,再一次準確傳達了首飾設計師對大自然主題設計的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