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寶訂制”到底是上流社會的專利還是平民的盛宴?為了推廣珠寶的個性化訂制服務,2008深圳珠寶節主辦方特意推出了“珠寶創意集市、珠寶DIY”活動,將代表奢華的珠寶訂制與源自歐美跳蚤市場、表達平民個性化追求的創意集市結合在一起,由專業設計師親自“守攤”,根據市民的要求,進行個性化的設計。昨日,在活動現場,記者卻發現這個創意集市有點冷。對此,消費者、設計師與主辦方則是各執一詞。
消費者:望而卻步
“珠寶訂制,上流社會才玩得起,對于我們,太奢侈了吧。”市民小鐘和小王準備元旦結婚,他們希望在珠寶節上選到一對合適的婚戒。雖然希望自己的婚戒有獨一無二的設計,但提起珠寶訂制,小鐘說:“經常在時尚雜志上看到,作為工薪階層,不敢有這種想法。”采訪中,“玩不起、太貴了”是大多數市民的想法,雖然有部分白領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無論是顯示身份還是表達個性,珠寶訂制都是非常好的方式,但門檻太高還是讓他們望而卻步。
設計師:設計元素需加強
這幾天,設計師小印很郁悶,因為他負責的創意集市“無人問津”,“太失望了,我想是珠寶界長期缺乏設計元素讓消費者對個性化的訂制不感興趣。”小印對記者說,剛接到這個活時特別興奮,但幾天下來被現實擊得粉碎。與消費者的看法不同的是,小印認為,對于很多年輕人來說,珠寶已經不再是奢侈品,而是彰顯個性的一種表現。但珠寶界長期以來不重視設計,且抄襲和模仿成風,很多作品毫無設計感。以致很多深圳的消費者都到國外和香港進行訂制。
主辦方:深圳平民化訂制發展空間大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消費者對訂制不了解,一說起訂制就與‘奢侈’畫等號。當個性化的訂制服務市場發展起來時,價位并不會很高。”本次活動的主要負責人何卓琳認為,在個性化消費蔚然成風的今天,工業化時代大規模生產出來的風格單一的首飾已經無法適應這個社會的需要。為消費者提供更平民化的訂制服務已成為了珠寶市場發展的必然趨勢。“在臺灣地區,個性化訂制服務已占到整個零售市場的20%。北京、上海等地的個性化訂制服務也正在興起,相比這些城市,深圳珠寶產業涵蓋整個產業鏈上、中、下游,生產工藝等硬件基礎好,其平民化的訂制空間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