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錢幣和布幣、刀幣最受關注
近幾年,布幣、刀幣成為市場熱點,除了布、刀是中國古老貨幣、具有古樸之風,其次是民族文化的延伸外,還因為其年代久遠、流傳稀少,價值較高。目前市場上最普通的布幣也要200~300元/枚。
據市場行家楊松芹介紹,近10年間,古錢幣整體市場價格從未掉價,相反升幅驚人,至少翻3~10倍,也有個別珍品升價幾十倍。其中升值最快的要數刀幣,如齊三字刀從1000元/枚左右至目前的15000元/枚。他認為古錢幣價格不斷攀升是因為其不可再生和歷史文物價值,而且古錢幣市場幾乎不可能有炒家坐莊,充其量只有個別收藏者對某個品種格外喜愛而囤積,市場沒有太大水分。
楊松芹觀察到,目前市場最關注的是明、清錢幣和布幣、刀幣。收藏者相對喜歡大氣、字體美、書法好、形制較大、品相好、美觀的錢幣。
五字刀幣價格為10000多元
齊刀出現于春秋戰國,刀體大型厚重,鑄工精湛,幣文流暢華美,為刀幣之首。齊刀包括三字刀、四字刀、五字刀、六字刀。據考證,四字刀和五字刀為姜姓齊國(公元前386年以前)時期的鑄幣,其特征是刀面外廓高于柄部,廓線于交口處中斷。而三字刀和六字刀則是田姓齊國(公元前368年以后)時期的鑄品,其特征是外廓的廓線與刀柄直連不斷。
這些刀幣中又以六字齊刀最負盛名。依據史料記載,六字刀應屬于田和代齊時所鑄。田氏十二世始有齊國,在太公和立為齊侯后,為隆重其事,頒鑄“齊拓邦長法化”六字刀以示其開國之紀念。亦有學者稱六字刀為中國最早的紀念幣。
六字刀的存世和出土歷來不多,錢幣書刊和文獻所載個人或單位收藏的六字刀也是寥寥無幾,有關六字齊刀出土的報導記錄同樣很少。前山東省博物館研究員朱活先生曾在他的《古錢新典》中提到山東各地出土的齊刀32批次,有六字刀的僅9次;這32批次出土的各類齊刀數量為4950枚,但六字刀卻只有16枚,僅占全部出土齊刀數量的0.3%。目前市場上的五字刀價格為10000多元,六字刀則至少60000元左右。
鑒定
讀者:請專家幫我鑒定這枚布幣(見左圖)的真假。
鑒定:該枚幣是“殊布當釿”,背后有“十”字,可稱“背十貨”,屬于“釿布”的一種。史載釿布鑄于戰國早中期,鑄造地以魏國為主,趙、楚也曾鑄造。
“殊布當釿”為楚國所使用,由于時間不長,存世不多,市場價格應為數千元。從圖片看讀者該幣貨不對版,一是銹色不自然且浮于表面,而歷經數千年的布幣銹色應該已“入骨”;二是露出的部分像是黃銅,不是當時水紅性強的青銅,光澤完全不同。當時的人們已經懂得把紅銅加鉛成為青銅,其特點一是熔點低,二是耐磨。
雖然從表面看該幣有值得懷疑之處,不過如果讀者需要進一步確定則要綜合其他因素進行考慮,比如察看實物、聽其撞擊聲音、了解重量等。
讀者:這枚刀幣(見右圖)是不是真品,收藏價值高不高?
鑒定:該幣是“六字刀”,正面有“齊拓邦長法化”六字,是先秦貨幣名珍之一,非常罕有,齊國的貨幣均以“化”為單位。據資料稱至今發現的六字刀數量僅在30枚之內。不過,讀者該幣與真品完全不同,文字亦不對,不是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