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資產嚴重縮水了,生活是嚴冬了,可是人性就是喜歡抱團取暖,所以愛情不會縮水,婚還是要結的,而代表著美好感情的信物當然還是要的,只是鉆石可能由50分變成30分甚至10分,品牌由國際品牌變為本土品牌,這能說中國本土品牌完全沒有機會么?當然如果你的品牌根本就沒有去深度挖掘“美好情感”這一本質,只是在買產品,那么,對不起,這個爐火與你沒有關系,你只能繼續當寒號鳥“寒風凍死我,明天就壘窩”!
而保值這一珠寶首飾特有的特點在這樣的一個經濟動蕩當中更是凸顯了重要價值。股票跌了,房產跌了,石油跌了,可是黃金沒跌、鉆石沒跌!自古就有亂世黃金,盛世收藏這一說法,將保值這個概念做好了,一樣能在逆勢而上!
從2009年2月的國家統計局發布的銷售數據也可以看出,國內珠寶消費與去年同比依然有近20%的上升幅度,這無疑也說明,即使是寒冬,只要人們追求美好情感的需求存在,市場就存在,關鍵是哪家珠寶品牌能給予恰到好處的美好情感體驗了。
品牌要過冬,但不要冬眠
適者生存。品牌也一樣,在遭遇寒冬的時候,生存就會受到嚴峻的挑戰。但是,在這樣的一個時期經營品牌,大部分珠寶公司往往采取的是對品牌的打造費用上進行了很大消減的做法,因為很多珠寶企業高層都有一個認為理所當然的想法:品牌宣傳在這樣一個時期是很值得節流的一筆開支。
但是經濟蕭條從另一個角度上來看也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歷數美國20年代、40年代、70年代、90年代初期及90年代中后期亞洲金融危機,每一次危機恰恰是很多企業自身調整、尋求發展突破的契機。經濟蕭條也意味著可以用以更低的品牌成本和更低的品牌投入獲得超值的品牌回報,原因是大部分企業在廣告宣傳方面的收緊做法導致了廣告空置率嚴重,從而導致投放廣告的成本也有了明顯的下降,在經濟繁盛時期高昂的費用在這個時期變的實惠非凡,而品牌塑造環境之一廣告發布環境也變得干擾很少,對消費者一擊即中!同時,這種非常時期恰恰是很多企業進行人才積累、強化管理的最佳時機,對企業品牌的打造則能提供有力的支持。
最嘈雜的時候反而心境明朗,在萬籟俱寂的時候反而能聽到一切的聲音。我相信中國本土珠寶品牌一定會有那么幾個會在這個特殊的時期,洞察變化、審視機會、抓住機遇、聚焦戰略,讓品牌順勢崛起。
這場危機就像一場殘酷的地質運動,對中國珠寶這個發展時間不長,基本沒有本土強勢品牌的行業絕對有地震般的震撼!真正革新,與行業一起進化的珠寶品牌才能生存,在行業整體秩序重構和產業升級中,一定會很痛苦,但從長遠看對行業發展、對消費者是好的。
適者生存,優勝劣汰,珠寶界也適用達爾文法則,這將推動中國珠寶行業走上一個新的發展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