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木卿廣州花都(國際)珠寶商會常務副會長、廣州石頭記飾品有限公司董事長
潘志軍花都區政府黨組成員、花都區新華街黨工委書記
“實際上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珠寶產業發展最發達的地區,而花都珠寶城規劃占地面積5000畝,已開發2300畝,應該是世界上產業集群最集中的區域之一。”8月15日,花都石頭記礦物園開業之際,花都(國際)珠寶商會常務副會長蘇木卿表示。
花都珠寶產業為什么這么紅?其產業鏈整合究竟有什么特點?為此我們專訪了從業26年的蘇木卿先生及珠寶產業集聚的花都區新華街黨工委書記。是為南都區域經濟圓桌論壇第六期。
花都珠寶產業集群世界第一
蘇木卿(廣州花都(國際)珠寶商會常務副會長、廣州石頭記飾品有限公司董事長)
南方都市報:據我們所知,在珠三角范圍內,深圳、番禺、花都是三個較大的珠寶產業基地,您認為花都與番禺、深圳的珠寶產業相比有什么不同呢?花都的珠寶產業的特色在何處?
蘇木卿:深圳、番禺的珠寶產業發展比花都早,但花都的珠寶產業有它自己的特點。花都珠寶產業比較集中,比如番禺有個沙灣珠寶產業園,但是規模比花都小多了。深圳珠寶園區都很小的,但是它有很多個園區,比較分散。
在量、產值方面比較的話,花都沒法比。花都必須走另一條路,創造它的特色出來,花都很有能耐去創造一個珠寶觀光產業,花都的產業園區很漂亮,工廠也蓋得很漂亮,不像深圳珠寶廠,是工廠式、車間式的。
目前,番禺那邊有四五百家珠寶廠家,比起番禺的規模,花都差了很多。但是從產業集群的角度來說,花都是世界第一的,沒有哪個地方的珠寶產業像花都那樣集中在一個區域:花都珠寶城。我1983年開始從事珠寶行業,到現在已有25年,也到全世界很多地方考察過,但還沒有發現哪個地方的產業集群度有花都那么高的。
南方都市報:平常我們發現,很多珠寶的原材料來源于其他國家,比如巴西、緬甸,從大一點的范圍來講,您認為中國的珠寶產業處在一個什么樣的位置?
蘇木卿:世界范圍內講,中國是珠寶行業比較發達的地方。過去由于自卑感作祟,總以為國外的比較大、比較強,實際上中國現在很多方面是世界第一。確實,中國生產的珠寶,原料很多來自國外,比如很多水晶的原料來自巴西,但是他們生產、加工的技術不行。巴西和南非都是礦產的大國,但它不是加工、生產、制造的大國。巴西挖來的礦產,送到中國來加工,然后再賣到歐美,在世界范圍內,整個產業鏈就是這樣的。
南方都市報:您剛才所說中國的珠寶生產在世界范圍內處在一個生產、加工的環節,而我們知道生產、制造的環節利潤是比較薄的,比如服裝行業,您是怎么看待珠寶行業的呢?
蘇木卿:確實是這樣,中國處在產業鏈的中間———加工環節,利潤是很薄的。比如說做鞋子的,很多是中國生產、制造。如果鞋子出場價是5-10元,市場上能賣到50元左右,因此銷售端的利潤就很高。中國生產出來的珠寶,基本上是出售給國外的經銷商,在整個產業鏈的利潤中,最多只占到20%。珠寶的利潤率是比較高,但問題是,珠寶的銷售率不高,因此就會把利潤給稀釋了,我們賺的是庫存。
南方都市報:花都珠寶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產業鏈,集生產、加工、設計、交易為一體。您認為產業集群對產業的發展有什么樣的好處?
蘇木卿:產業集群對產業的發展是非常好的,而且這也是產業發展的一個趨勢。一個產業園區,聚集了很多企業,最大的好處就是優勢互補。因為這樣可以降低成本,另外它因為集中,有名氣,國際的買家都會到這個地方來買。中國話就是“成行成市”。
形成產業集群的話,經濟效益就會顯現。在一個集群之內,各個企業合作關系是非常密切的,比如石頭記飾品有限公司,產供銷合作都很密切。我們很多東西需要互補,作為一個產業鏈,不可能由一個公司自己完成,原材料有專門的供應公司,生產加工環節來講,也不可能都自己做,必須要有上中下游平行企業的互助合作。
南方都市報:花都珠寶產業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了,您如何看政府方面對珠寶產業的扶持?
蘇木卿:政府給了政策,完善了配套設施,接下來要靠企業自己想辦法把事業做大。做任何的事業,都要靠自己,想辦法去突破.政府只要給我們政策就好了。有心要依賴政府的企業是長不大的,要有獨立自主的想法。
以文化提升產業集群
潘志軍(花都區政府黨組成員、花都區新華街黨工委書記):
南方都市報:您能否詳細解讀下政府是如何扶持珠寶產業做大做強的?
潘志軍:從2001年開始,花都區將珠寶產業作為區內三大產業之一全力招商引資,扶持發展。從珠寶產業立項、規劃、建設等方面大手筆大跨越加以引導,優化投資環境,吸引海內外知名珠寶廠商加盟花都珠寶城。
依托優越的機場優勢和交通條件,采用“加工、零售、交易”三位一體的發展模式,積極引進金銀首飾加工設備、原材料等企業,積極推進花都(國際)珠寶鐘表展覽交易中心建設,繼續大力引進金銀珠寶首飾生產企業,完善珠寶城產業配套設施,形成產業鏈,做大做強珠寶產業聚集區;重視珠寶交易中心的建設,打造以“廣州珠寶交易中心選址項目”、“云峰珠寶交易市場”、“花都珠寶零售一條街”、“云峰翡翠玉石原料交易市場”為重點的“珠寶物流中心”。
南方都市報:作為政府是如何推進珠寶產業走特色之路,從生產加工向旅游觀光轉型?
潘志軍:構建產、學、研為一體的珠寶觀光園區是花都珠寶城產業發展戰略。2008年9月,華南理工大學廣州汽車學院設立珠寶系并開始招生。
珠寶賦予文化品位,提升產業競爭力,是花都珠寶發展的創新模式。2009年8月15日,投資近1億元的石頭記礦物園文化旅游項目開業慶典并試運營,該項目是目前世界上第一座以礦物為概念所建的主題公園和以“礦物園”定義的珠寶博物館和珠寶科普基地。
目前,花都珠寶城形成以華南理工大學廣州汽車學院珠寶系為主的珠寶教育、珠寶培訓、珠寶論壇,以及以石頭記礦物園、花都珠寶城工業旅游觀光為載體的“珠寶文化旅游中心”。
南方都市報:在珠寶產業的未來發展中,政府將有什么樣的規劃來推動產業的發展?
潘志軍:主要從三個方面,繼續擴大并完善現有珠寶加工園區,強化花都珠寶產業的加工制造中心地位;重點開發“廣州珠寶交易中心”項目,著力打造花都珠寶交易中心平臺;大力發展珠寶學校、珠寶論壇和珠寶旅游以及珠寶主題公園,創建珠寶文化中心。我們希望,在未來5年之內,花都有200家以上的珠寶生產加工企業,生產員工達到10萬人以上,珠寶總產值達到50億元以上,總生產性稅收達到2億元,形成巨型行業的生產加工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