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珠寶精品導購互動平臺 投稿
發帶,藝術裝飾風格的體現
1914年卡地亞制作出黑色鋼制發帶,13顆梨形鉆石閃爍著耀眼的光芒,與紅寶石相互映襯。紅色、白色、黑色的鮮明對比,彰顯出強烈的奢華風格。
1919年,在白色裝飾藝術風格出現之前,卡地亞又制造了另一頂冠冕。它的葉形圖案很難識別,更加抽象,近乎于一種概念。發帶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猶如變化中的剪影。
1920年由保羅•波列(Paul Poiret)設計的束發帶倡導la garçonne概念,設計精美,線條流暢,模糊了性別差異。一種新的風格將一切變短,從衣著到頭發。卡地亞根據荷蘭的短發造型,設計出新型的頭飾珠寶,它具有輕柔的線條,強烈的幾何造型,與跳俄羅斯民族舞蹈時所戴的Kokoshnik冠冕造型的頭飾有著很大的不同。
冠冕及顏色,汲取異域風情
20世紀30年代,在卡地亞的冠冕設計中,異國情調與剛硬的幾何造型并存。20年前,受俄羅斯芭蕾舞和東方精巧模型的影響,用以炫耀的鉆石白鷺毛及稀有羽毛的頭飾出現在波斯人的舞會上。一旦成為一種流行時尚,卡地亞就會借鑒其顏色和設計,比如借鑒波斯人或印度人的設計。卡地亞將棕葉嵌入綠松石中裝飾皇冠。1936年,卡地亞又制作了另一頂波斯冠冕,一反鉆石冠冕的精細幾何設計,而鑲嵌了一排堅硬的藍色綠松石。
1937年,在多種靈感的驅使下,卡地亞又制作出融匯了穆斯林風格的棕黃色冠冕。透明的黃水晶設計呈現出一個八角形:中間一顆寶石酷似胸章,被鉆石包圍著。八角形可以取下,亦可作為胸針佩戴。
同年,受印度靈感的啟發,卡地亞為印度邦主制作了一個“Sarpeck”冠冕,這是一種穆斯林頭巾裝飾物,以一塊重達61.55克拉的“虎眼”琥珀石裝飾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