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人終于開始在“主場”買奢侈品了
閱讀過本報3月25日《十年城市風尚》特刊的人一定知道,“奢侈品入深”是當仁不讓的深圳時尚10大標簽之一。從奢侈品牌的集中度來看,深圳已經成為可以比肩北京、上海、甚至香港的奢侈品重鎮,究其原因,客觀上,深圳的購物中心越來越成熟;主觀上,深圳人的奢侈品概念、消費習慣也日益理性。我們甚至可以大膽預言,深圳將不再是奢侈品牌的二線戰場,不再是香港的后備胎,深圳人對待奢侈品的態度,正如一貫的城市性格一樣,逐漸鑒定,不諂媚,也不盲從。
而當年,據說,萬象城、益田假日廣場等深圳購物中心,都曾遇到或擔憂或挑釁的詢問:你們的奢侈品牌到底能賣出去嗎?
套用LV旗艦店在深開業前夕其高層的一句話:如果業績不好,我們也不會把中國旗艦店放在深圳。民間甚至把2009年稱作深圳的“奢侈品大牌年”———去看看萬象城二期,LV、DIOR、愛馬仕、Fregamo、萬寶龍、Tiffany……扎堆進駐,這種密度會讓你想起北京、上海甚至香港。這些“惜店如金”的奢侈品牌大規模進駐,反映了他們對深圳這座城市未來發展的巨大信心。
奢侈品看好深圳人消費潛質
深圳人就近購奢侈品的習慣,正逐漸代替專程去香港掃貨的傳統。
“目前我們整個購物中心的銷售比去年增長了80%。雖然不全是奢侈品牌的功勞,但明確的一點是,奢侈品牌銷售越來越好,很多品牌是成倍增長、跳躍式增長,你看它們的業績圖,會發現不是斜線,而是直線上升!”益田假日廣場副總經理陳秀紅說。BURBERRY中國區市場經理CoryChan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也透露,益田假日BURBERRY旗艦店開業以來,業績大大超出預期,讓他們重新審視深圳的奢侈品消費市場。
在過往的很多年中,明明有著一流消費能力的深圳卻淪為奢侈品二線城市的重要原因,就是大量客群被香港分流。有趣的是,和前幾年相反,如果你在香港某些奢侈品牌的客人中做調查,會發現內地人比深圳人多得多。深圳人就近在深圳購買奢侈品的消費習慣,正在逐漸代替專程去香港掃貨的傳統。
“深圳本地奢侈品牌的客群中,本地消費者、外來游客都有。”萬象城有關人士說,日常消費人群以本地人為主,節假日因為本地客人往往外出旅行,游客成了主力購買人群。“既有‘博覽群家’的消費者,也有只在一家購物的消費者。總之,他們的品牌忠誠度越來越高。”
“去香港購物,你必須付出不小的時間成本,而在深圳本地能節省很多時間,便利性沒法比的。”陳秀紅這樣分析。柏西(化名)就是這種轉變的一個典型:“就近購物主要是為了節省時間,不需要預留出足夠時間專程跑到中環或者尖沙咀。而且我發現,很多大牌在深圳的貨品和香港不同,深圳看中的款經常在香港找不著。品牌在鋪貨時就考慮到了區域的差異性,雖然總體說起來香港的貨品更全、更新,但你如果一家家分店找下去,這個時間誰也受不了。”
而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在深圳購物時享受的“尊貴感”,已經超出香港的折扣吸引。陳秀紅稱,深圳人在本地購物,會更有“主場”感覺。“以益田假日廣場為例,有時會舉行三倍積分這種活動,針對高端會員還量身定制個性化服務,吸引力很大。對高端客群來說,他們在乎的可能不是積分本身,而是這一優惠體現出來的‘主場’感覺。這些在香港都是體驗不到的。”
奢·說
深圳奢侈品的配套服務還需加強
Eason Huang奢侈品行業獵頭
在奢侈品市場,深圳依然處于二線城市的水平。雖然目前大家把上海、北京、深圳放在同一層次上比較,可是按照實際的銷售額,深圳比上海、北京小很多。
深圳奢侈品行業未來的潛力是無限的,如果在服務品質、店鋪人員素質、店鋪數量、產品款式上繼續發展,深圳的奢侈品行業一定能有個飛躍。當然,這中間最關鍵的是,相關配套的廣告和營銷活動要能跟得上,讓消費者嘗到甜頭,這才是最快見到成效的。
像香港一樣排隊,還得等等
米妮女25歲獵頭公司顧問
價格高是深圳奢侈品銷售的致命傷。貨品的上架速度也比較慢。和北京、上海這些城市相比,深圳的奢侈品品牌競爭力也需提高。上海的Chanel開業就會有些特別為上海店設計的限量版推出,可是深圳就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