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產權意識薄弱,司法保障不健全
珠寶行業中知識產權保護力度薄弱、侵權行為屢見不鮮,這有我國知識產權制度發展的歷史原因,也有珠寶行業發展自身的因素。我國知識產權制度始于改革開放初期,只有短短二三十年的歷史,幾乎是與珠寶行業同時期發展起來的。直至加入世貿組織前,知識產權的核心領域仍實行行政終局制度,缺乏完善的司法保障和執法依據。
同時期的珠寶行業也進入了恢復和快速發展階段。新千年以前的市場競爭處于低層次的價格競爭,還沒有產品、品牌和企業之間的差異性,企業的創新意識和知識產權意識比較淡薄,發展是粗放型的規模化發展。
近年來,隨著珠寶行業發展漸趨規范并向集約型轉變,企業知識產權意識也有了很大提升,更多企業積極主動地加入到申請專利保護的行列,但離自覺尊重和維護他人的專利權還有很遠的距離。加之知識產權法律法規難以貫徹執行、侵權成本低、知識產權能帶來巨大經濟效益和品牌效應等綜合因素的驅使下,一些企業便選擇了復制利用他人專利這種低成本高回報競爭方式。
中國珠寶首獲美國發明專利--蓮花鉆石
未來:行業知識產權保護亟待加強
當今時代,知識產權是企業及國家發展強有力的競爭工具。特別是以設計、工藝創新,智力創造為核心的珠寶行業,知識產權的創造和運用顯得尤為重要。知識產權一旦轉化成生產力并得到保護,便意味著其擁有者獲得獨占性核心競爭資源。從微觀上說,這是為企業從戰略上贏得市場、獲得超額利潤,上升到更高的層次來講,這是為整個行業甚至一個國家的可持續發展創造了條件。反而言之,缺乏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企業只能進行簡單的轉包生產賺取少量加工費,最終落得為他人做嫁衣的下場。
盡管近些年來,知識產權的保護有了明顯的進步,但離達到令人滿意的水平還有較大差距。因為這不僅需要企業自身的力量去維護,更需要行業同仁、協會、政府等團體共同發揮力量。深層次地提升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促進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避免行業陷入同質化的泥淖,推動行業向高端發展。
隨著改革開放愈加深入,全球一體化步伐加快,混亂的國內珠寶行業秩序將難以抵御源自國外的競爭,保護知識產權已經成為企業的社會責任。國家通過出臺《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把知識產權創造、運用和保護提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從制度和政策的運作層面對知識產權加以保障。希望藉此,使知識產權的發展和保護取得長足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