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歲末,許多行業進入業內盤點階段。最新統計顯示,2010年我國珠寶市場銷售總額約2450億元,同比增長10%。其中僅網購銷售就達約85億元,同比增長120%。業內人士預計2011年珠寶市場銷售仍將大幅提升,網購銷售預計約217億元,同比增長將達155%。
然而就在珠寶銷售節節攀升的同時,消費者的煩惱和傷心事卻不斷:11月中旬北京市工商局發布的對流通領域珠寶首飾商品質量監測的結果顯示,珠寶行業存在問題不少,問題首飾涉及周生生、每克拉美等著名珠寶品牌;前不久,六福珠寶也爆出誤購入一批假黃金,經檢測含金量嚴重不足。消費者認為,屢屢發生質量問題,珠寶“缺金”、注水事件折射出的是行業缺乏信譽,凸顯的是行業亂象,只有加強誠信建設,珠寶首飾行業才能健康發展。
眾多知名品牌上了“黑榜”
不久前,北京市工商局曝光56款問題珠寶首飾,周生生、瑞景行、每克拉美等知名品牌均榜上有名,而且“缺金”、注水和虛假標注情況嚴重,引起消費者強烈關注。
據統計,23家生產銷售問題首飾的企業中共查出56款問題首飾。其中周生生(中國)商業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銷售的一款18K金手鏈被檢出金含量不達標;每克拉美(北京)鉆石商場有限公司的一款千足金手鏈金含量不達標;另外其PT950鉆石吊墜、925銀鑲玉貓眼胸墜和北京瑞景行珠寶首飾有限公司的“瑞景行”鋯石戒指(紫色)及鋯石戒指(黃色)、北京百利金恒商貿有限公司懷柔分公司的“百利金”晶砂石手排、黃鎬石手鏈、S990兒童鎖等都被查出質量問題。
珠寶質量問題屢屢發生
北京市工商局強調,發布監測“黑名單”意在提醒珠寶企業把緊質量關。同時在監測結果公示中說明:由于珠寶首飾商品生產加工具有特殊性,多為手工生產,因此在同類商品中,每個商品之間存在一定差異,所以本次監測結果只說明被抽檢的商品存在問題。
盡管有這樣的說明,但對消費者來說,還是由此產生了對珠寶質量的諸多困惑。“珠寶雖與常見的食品、服裝不同,珠寶屬于單一個體生產的貴重商品。但這次珠寶首飾被查出普遍存在金含量不足、定名及材質標稱不屬實等問題,且這么多知名企業榜上有名。請問,今后還怎么相信這個行業,我們究竟上哪才能買上質量合格的產品?”喜歡扮靚的王女士說,在獲知相關消息后,她的心涼了半截:“原來我買的那些首飾或許都是一堆廢品或假貨?”
事實上,消費者對珠寶首飾質量的擔憂和疑慮并非空穴來風。早在今年二季度,老鳳祥、周生生等知名珠寶商就曾上過“黑榜”。甘肅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對珠寶的監督抽查顯示,產品抽樣檢驗合格率僅為47.6%。周生生一款G18K金鉆石戒指檢驗合格證不合格;老鳳祥一款足銀手鐲既無產品執行標準及編號也無檢驗合格證。
今年第一季度河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的金銀首飾抽查結果顯示,貴金屬鑲嵌飾品合格率僅過半,不少首飾宣稱是貴金屬鑲嵌紅寶石,但貴金屬材料是什么,沒有明明白白告訴消費者。2009年云南省技術監督局曾對貴金屬及其鑲嵌飾品重點經銷企業進行抽查,種類涉及千足金、足金、18K金、Pt950、Pd990、足銀、銀925等市場上銷售的所有貴金屬及其鑲嵌飾品品種。結果顯示,抽查飾品實物質量基本符合要求,但標簽、標識合格率只有46.91%。
就在北京市工商局發布監測結果后,緊接著香港爆出數十年來最復雜的假黃金騙局,香港最大的珠寶商之一的六福珠寶被爆出誤購入一批假黃金,經檢測含金量只有五至九成。據了解,鑒于內地和香港知名珠寶商紛紛陷入“缺金門”事件,旅游業已采取舉措,避免因此殃及旅游收入,香港一些旅行社針對來港的純玩團承諾買到問題珠寶,90天內先行賠付。
珠寶行業亟須走出誠信危機
北京市工商局有關人士強調,珠寶首飾虛假標注涉及兩方面侵權問題,一方面可能對消費者的購買行為產生誤導,侵害消費者知情權;另一方面由于該類商品價值相對較高,會給消費者帶來較大經濟損失。
據記者了解,北京市工商局公布不合格產品后,一些被曝光的企業表示相關產品并沒有質量問題,只是標識因粗心出了差錯,或稱產品并非本公司生產,所以沒法負責,有的則聲稱產品是贈送產品或多年前已停產無法退換,有的強調有同型號產品的消費者必須自己到國家承認的質檢部門檢驗,如果發現問題并出具權威報告后,公司才和消費者做下一步溝通,討論賠償事宜。“現在珠寶企業中家族內各執一個企業以方便品牌包裝的情況不少,其分分合合都是為了利益,和時互相借力,出了事情又趕快撇清界限。”廣東省金銀首飾商會會長梁展雄一針見血地指出。“上了‘黑榜’的企業都強調自己是個案,同時為消費者維權設置種種障礙,我們對這個行業空擲了信任。凡是消費者能數得上的品牌大多數都上了‘黑榜’,知名珠寶商在政府部門的抽查和監測中紛紛落馬說明了什么,答案毋庸置疑。”消費者劉先生說,這些年手里有些閑錢,消費水平提高了,加上出于保值增值的考慮,他給家人買了好幾樣金首飾,今年結婚紀念日還買了一對鉆戒。“面對行業如此不誠信、不負責任的狀況,怎一個‘憤怒’了得?”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最近網上公布了2010年十大鉆戒品牌權威排行榜,記者發現剛被曝光過的六福、周生生、老鳳祥等竟也赫然名列其中。“珠寶市場在做大是不爭的事實,但要良性、健康成長,要想做強,必須加強誠信建設。”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珠寶行業不誠信的問題非常突出。“現在很多知名珠寶商都標稱自己銷售的鉆石產地是南非,試問那些產品除了一紙所謂的權威認證證書外,還有什么可以證明?其實鉆石的化學成分都是一樣的,可以反證之——既然你堅稱鉆石產地是南非,如果我拿出一顆鉆石也說是南非產的,你又能靠什么技術手段證明它是南非產的還是其他地方產的?事實上許多業內有識之士呼吁對鉆石而言,沒有必要僅認準產地,助長不誠信企業忽悠消費者。”
據記者了解,目前珠寶首飾行業還缺乏統一、權威的銷售規范,產品的鑒定及檢測開展得也不規范。據統計,目前我國有資質的第三方珠寶鑒定機構超過100家,僅山東省內擁有合法資質的單位就有近20家。數量眾多的鑒定機構競爭日趨激烈,不經檢驗亂發證書、虛假評估和無資質開展評估、商家自造假證等亂象叢生,同時所謂的“洋證書”也滿天飛。也許正如業內人士所言,“目前國內珠寶業仍處于初步發展階段,只有消除非誠信,才能帶來市場的真正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