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設計過程中,品牌LOGO的運用,不但有美學和時尚的考慮,也需兼顧消費者的心理。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中國消費者開始更看重產品的設計與自己的性格、氣質、職業、場合是否配合得當,而LOGO是否張揚,已經不再是對產品的選擇起決定性作用的因素
從日本到中國,亞洲消費者似乎都有過一段對奢侈品牌LOGO崇拜期,有的奢侈品牌甚至驚訝地發現,從上到下印滿LOGO的手袋,似乎頗受這部分消費群體的歡迎。
在設計過程中,品牌LOGO的運用,不但有美學和時尚的考慮,也需兼顧消費者的心理。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中國消費者開始更看重產品的設計與自己的性格、氣質、職業、場合是否配合得當,而LOGO是否張揚,已經不再是對產品的選擇起決定性作用的因素。
消費者心理分化
一位歐洲奢侈品男裝的代理商告訴記者,有一些奢侈品襯衫,從上到下看不到一個LOGO,但卻為不少生性低調的高端消費者所喜愛。許多中國的企業家非常擔心因為穿LOGO明顯的大牌,被人一眼看出來衣服價值幾何,他們因此會專門尋找那些 “品牌信號”不明顯的服裝。
日本是許多歐美奢侈品進入亞洲市場的第一站,日本人對大LOGO、標志性張揚設計的鐘愛,給了LV(微博)等傳統老牌奢侈品積極的市場回應。而在進入中國之后,許多奢侈品牌發現,中國消費者群體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LOGO崇拜后,興趣開始出現分化,消費訴求變得更為復雜。
Coach國際部零售業務總裁Victor Luis告訴記者,經他們調查發現,日本消費者存在著一些“集體思維”。當一個圈子里有一個人買了某一款品牌的手袋后,其他人往往會覺得如果買同一款品牌的手袋,就會更安全、更合群。
而在中國,現在的消費者更加自信,比起過去幾年,受標明“社會地位因素”驅動而進行奢侈品消費的人已經少了很多。越來越多的人會根據不同的場合、環境以及其個人的工作特性,選擇適合自己的手袋或配飾,不再盲目崇拜LOGO。有的消費者喜歡白天背一個有明顯LOGO的包,而晚上又會選一個低調的皮包參加聚會。
由于數字傳媒帶來海量信息,加上旅行的機會不斷增多,中國消費者對品牌的選擇不再盲目。
中國市場有一點特別在于,中國有高達90%的城市女性擁有自己的工作,而在日本,這一比例只有50%——60%。工作讓女性有了更多的信息,有了不同的個性偏好。
需求融入設計
不同品牌運用LOGO的思路有所不同,即使是在同一品牌旗下,針對不同人群的不同定位,其LOGO的表現也有非常大的差異。
商家們紛紛展開消費者調研,了解消費者心理,以不同的風格,搭配不同的LOGO,以達到最恰當的銷售效果。上述奢侈品男裝代理商告訴記者,在時尚設計方面,品牌都要為LOGO的運用花一番心思。用還是不用,凸顯還是弱化,都要與產品的設計融合起來。有一些奢侈品的毛衣,就完全不放品牌標志。如果決定放上標志,就要在產品上反復嘗試各種位置,以達到最理想的效果。
Coach有多種品牌標志,包括為人熟知的經典馬車圖案以及“大C”經典標志等。“大C”出現在綢緞及漆皮材質的手袋上,非常顯眼、品牌辨識度高,與其他地區相比,亞洲消費者也很樂意接受這些帶有明顯LOGO標志的包。
而某一些系列產品,Coach的標志僅僅出現在金屬扣的邊緣,如果不是忠實愛好者,很難根據外觀一眼辨別出產品的品牌。
即便是同一款手袋,根據配件顏色的不同,也會搭配不同顏色的LOGO標志。Coach每年進行消費者調研,根據消費者的訪談反饋,了解他們對產品的偏好,以指導其新產品的設計,包括LOGO的設計。
就統計數據看,越來越多的中國消費者正在從愛好LOGO變得不那么追求LOGO。雖然仍有一些消費者喜歡通過奢侈品牌來彰顯自己的社會地位,但越來越多的人對時尚興趣越來越濃,品味越來越獨立,不再盲目從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