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不為藝術而藝術、為創作而創作,不追求絕對的純粹,直接反映當下的情感,完全融入環境的氛圍,透過創作表現情境,企圖使每一件作品有文字的畫面,多元到無所不包的藝術特性,這就是臺灣知名珠寶藝術家黃湘晴所執著不怠的「形意合一‧順勢而為」的「后現代主義珠寶設計美學」。
將20件嶄新的作品分成:(第一幕)賀喜篇;(第二幕)人生智慧篇;(第三幕)詩情捧花篇;(第四幕)文人畫意篇等四大系列,分別由劇情演繹的方式,在第一幕以鶴(賀),為名開場,展現中國文字的智能與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