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定高級珠寶商地位
奠定高級珠寶商地位
自稱“高級珠寶商”很容易,廣告上寫一筆就行了,而要博得高級珠寶界刮目相看,真正成為“高級珠寶商”,則首先要擁有或經手舉世聞名的寶石,向業界證明自己的財力與技術實力,其次要有顯著的獨家切割風格,并能脫穎而出。
20世紀20年代,Bulgari開始活躍于頂級珠寶拍賣領域。經歷了幾次三番的重大交易后,Constantino與Giorgio Bulgari兄弟被視為當時業界最厲害的行家:既有深厚的學術知識,懂得尊重歷史,又擁有高超技藝,再配上現代的美學眼光,不論是將珠寶裝飾得更加華麗,還是益發簡潔,都極盡完美地保存著寶石的原型。隨著越來越多企業家、明星、貴族、富豪從Bulgari購買價值連城的巨鉆飾品,比如Vittorio Cini伯爵的24.44克拉粉紅紫鉆,Bulgari品牌的國際知名度逐步提升。
一戰后,品牌的生意全面復蘇,第二代逐漸全面掌管Bulgari家族事業,Bulgari也不再是創業初期的銀質雕刻飾品商,而是一個有內涵、敢于創新的高級珠寶商。
1932年,創辦人Sotirio Bulgari辭世。翌年,Constantino與Giorgio開始設計翻新Bulgari位于Via dei Condotti街10號的旗艦店,擴大營業。嶄新的店面在1934年4月9日重新開張,大門口的“S. BULGARI”招牌卸下,"Old Curiosity Shop”也不見了,換上了大寫的"BVLGARI”。招牌標記中,首次有V字母出現,姿態鮮明地取代以往U的拼寫方式。自此,"BVLGARI”用于招牌標記,"Bulgari”用于書寫。
1939年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物資緊缺,高級珠寶業陷入半停頓狀態。1940年9月,意大利宣布參戰。一年后,意大利政府限制精品業買賣和使用貴重金屬、貴重寶石,為客人的首飾舊款翻新,則不受限制。Bulgari以黃金取代鉑金,半寶石取代鉆石與寶石, 在有限的黃金用量范圍內,Bulgari創作出各種成色的黃金、K金、混合金,豐富設計思路。品牌系列中,出現了打火機、香煙盒、懷表等實用的精致小物。著名的蛇形Tubogas手鏈腕表,也在40年代末誕生的。
二戰期間,Bulgari也逐漸脫離法國學院派嚴謹的珠寶設計規范,形成新風格。1944年開始,Bulgari品牌與設計師Giovanni Battista Valli的合作持續46年,融合希臘和羅馬古典主義的精髓,又加入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和19世紀羅馬金匠學派的形式,大量使用彩色寶石、半寶石的絢麗組合,搭配Cabochon蛋面切割,漸漸形成Bulgari獨有的風格。
二戰后,經濟全面復蘇,頂級珠寶更顯奢華。Bulgari的設計極盡巧思,繽紛華麗。鉆石與鉑金、白金的“白凈”高貴,永恒不朽;不同色澤不同大小的彩鉆,巧妙運用,如鮮花盛開;彩色珠寶、半寶石的鑲嵌,也毫無疑問會與鉆石結合,配色更加繁復鋪張,加上品牌特色的Cabochon蛋面切割,識別度大增,被業界稱為"Bulgari Style”。
世界精品業消費者,也將注意力從法國巴黎的傳統美學,轉移到欣賞意大利的設計奧妙上。Bulgari的濃郁、強烈乃至霸氣,完全擊中戰后澎湃的消費high點。來自美國的中產階級享樂主義,也在20世紀50年代飄向歐洲,進一步帶動了精品業的需求。
20世紀50年代后期至60年中期,Bulgari的第三代,Giorgio Bulgari的三個兒子Gianni、Paolo、Nicola以及Constantino的兩位女兒Anna、Maria,漸漸參與家族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