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仿真飾品,一件事情便讓劉瑞玲對其拒而遠之。不久前,在省城朝陽街的小商品市場內,她挑選了一款“k金”項鏈,本想著用于搭配外衣,可沒曾想只戴了幾天,脖子上卻起了疹,奇癢無比。醫生診斷,禍起仿真項鏈,致使皮膚過敏。
說起飾品,K金、鍍金、鍍銀等仿真飾品,深得年輕人的喜愛。式樣多、色澤靚,不僅可以常換常新,又可以趕個時尚。事實上,仿真飾品中的確含有一些有害金屬,一旦超標,會對人體產生很大危害,如鎳、砷、鎘、鉻、鉛、汞、銻、鋇、硒等。
對成分知之甚少
炎炎夏日,女士鐘情仿真飾品,主因是搭配夏季多變的服飾。在省城五一廣場地下商城,不少店鋪出售著各類仿真飾品,有幾元的,也有幾十元的。從包裝來看,幾乎沒有成分說明。幾個年輕女孩圍在經營戶劉老板的攤位上,不停地挑選著自己喜愛的款式。對于“是否知道含重金屬成分”“佩戴時會不會引起過敏”這樣的問題,她們都搖頭。當然,她們似乎也不關心這些問題,“相比純金純銀飾品,這些飾品更漂亮,更便宜,不喜歡也就不戴了。”
一直以來,人們都十分在意貴重金屬首飾的成分含量,“是否夠純,是否夠真”是人們熱議的焦點。然而,對于仿真飾品就沒有多少人關心其成分了。
“對于這些年輕人來說,仿真飾品不掉色就行。”劉老板說,飾品多來自義烏,具體成分她也不知情。但她非常清楚,這類飾品一直都賣得不錯,顧客主要來自學生、低收入人群。她們大多只追求款式,有的甚至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挑幾款。
在省城康龍、康達、平陽商貿城等市場內,許多仿真項鏈、耳環等飾品的包裝上,只標有“鍍金”“合金”等名稱。不論哪里的老板,都在強調飾品不會造成任何傷害。然而,記者從省質監局了解到,仿真金屬飾品主要由鈦鋼、銅鋅合金或塑料等材料制成,一般采用鉛、鎳、鎘等金屬對飾品進行電鍍處理,以增加飾品的色澤。從表面看去與真品無異,但是會對皮膚造成一定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