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漂亮隱患多
琳瑯滿目的仿真飾品,很多人在選購時幾乎都懶得去了解一下:這些首飾“健康”嗎?
事實上,仿真飾品里超標的有害元素正悄悄地傷害著我們的身體。省人民醫院皮膚科醫生陳麗芳介紹,因佩戴仿真首飾引起的皮膚病相比過去增多,其中包括過敏體質的人在接觸到鎳、鉻等重金屬而引起的。目前,臨床上將佩戴金屬首飾引發的接觸性皮炎叫“首飾病”。
在臨床表現上,癥狀較輕的患者,過敏部位一般僅僅表現在首飾與皮膚接觸的部位,如頸部、手腕、手指處,只要停止佩戴,使用一些外用藥就可以治好。但若是皮膚反復受到炎癥刺激,患者則會出現全身過敏反應,先是皮膚紅腫,開始起小丘疹、長水泡,如不及時治療,皮膚細胞容易發生惡性病變。
專家表示,仿真飾品中摻入或表面上鍍了鎳、鉻等成分,天熱時佩戴者出汗多,毛孔、毛細血管擴張,飾品里少量硫酸鎳等成分會通過毛孔和皮脂腺滲入體內,與體內的某些蛋白質結合,導致皮膚出現過敏反應。嚴重時還會形成糜爛、潰瘍,患者會有瘙癢或灼熱感。
目前,關于鎳、鎘等重金屬的危害,很多消費者知之甚少。據了解,飾品中的鎳含量超標,則可能導致皮膚出現過敏等,甚至容易發生惡性病變;鎘是一種毒性較強的重金屬元素,過量的鎘會增加女性乳腺癌的發病率等。
謹慎購買和佩戴
在仿真飾品美麗背后,遮掩了不少隱患。“5月1日,《飾品有害元素限量的規定》正式實施,對飾品中鉛、鎘、鎳等有害元素進行限量規定。”省質監局標準化處處長劉曉剛說。標準正式實施后,在流通領域中設置了1年的過渡期。
新標準實施3個月有余,記者走訪市場發現,沒有產品合格證、成分標識以及廠家名稱地址等“三無產品”在市場中還普遍存在。由于仿真飾品價格低廉,而檢測費用較高,幾乎沒有消費者愿意花錢檢測。同時,由于個人體質不同,對金屬過敏的反應不同,仿真飾品確實有著較難檢定的難題。
“消費者在選購仿真飾品時,最好謹慎一些,盡量選擇附有產品合格證、材料名稱以及生產廠家等信息的合格產品”,劉曉剛說。
專家建議,首先要慎重選擇耳環等穿刺類仿真飾品,這類飾品因其特殊的佩戴方式使人體對其中有害物質的反應較為敏感。其次,選購項鏈、手鏈等與皮膚直接接觸的配飾,應盡量少選擇顏色過于艷麗,外表過于光亮的飾品。
“一旦發生金屬過敏性皮炎,最根本的辦法就是避免皮膚直接接觸過敏原,不戴各類仿真飾品。如病情較嚴重、瘙癢劇烈,可以口服抗過敏藥物,局部對癥治療。”陳醫生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