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定師工作
很多人對珠寶玉石有一種天生的喜愛,而有一群人,與珠寶為伴就是他們每日必修的功課:檢測寶石真?zhèn),劃分珠寶級別,再為它們一一出具“身份證”。一位珠寶玉石質量檢驗師,每日“過眼”的珠寶可能有幾百件,但他們的工作與“浪漫”無關。
在珠寶街旗艦店的珠寶鑒定室里,記者見到了從1990年就入行的國家珠寶玉石質量檢驗師肖秀梅,作為1997年國內首批取得資格證書的珠寶鑒定師,在從事珠寶鑒定工作的20多年里,經她“過眼”的珠寶已經有幾十萬件。
“我們平時主要是為從事珠寶銷售的商家做鑒定,也有不少消費者對自己購買到的珠寶‘不放心’,拿過來要我們做鑒定。”肖秀梅告訴記者,最忙的時候,一天里她要為三四百件珠寶“掌眼”。
檢測室里,熒光燈、紅外光譜儀、折射儀、顯微鏡等珠寶鑒定需要用到的各式儀器擺了一圈。“現(xiàn)在仿制鉆石、翡翠的技術越來越‘先進’,很多時候僅憑肉眼是看不出真?zhèn)蔚模欢ㄒ柚鞣N儀器。”很多人以為鑒定師判別珠寶真?zhèn)沃饕?ldquo;跟著感覺走”,肖秀梅表示雖然這行做久了確實會對珠寶有種“感覺”,但“感覺”并不能成為“依據(jù)”。
“既然我們的‘感覺’都可能不準,普通消費者要進行判斷就更難了。”肖秀梅表示。正說著,一位女士拿著一個翡翠手串來做鑒定。經過儀器檢測,這個手串使用的翡翠是經過處理的“B貨”。“有一次,一位老太太拿著一件在外地購買的翡翠首飾來做鑒定,結果發(fā)現(xiàn)也是‘B貨’。買那件首飾花了4萬元,但其實也就值幾百塊,老太太一下就蒙了。”肖秀梅建議消費者,出門旅游最好別買太“貴”的首飾。
而要做個珠寶鑒定師,入行的“門檻”也不低。肖秀梅介紹說:“要求是珠寶專業(yè)和地質專業(yè)的,否則在基礎知識上就比較欠缺。剛開始時,要背大量與寶石有關的各種參數(shù)。而光有書本知識還不夠,考證書時,可能會有20幾塊石頭擺在面前要你鑒別,這就需要大量的實踐經驗。”而考取了證書也并非“一勞永逸”,鑒定師每三年就要進行一次培訓,學習珠寶鑒定的最新知識和方法,通過后由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頒發(fā)“珠寶玉石質量檢驗師注冊證書”。有了資格證書,只是有了從業(yè)資格,要為公眾服務,能夠出具鑒定證書,還需要在有珠寶鑒定資質的實驗室工作。
“珠寶經銷商進貨時需要專業(yè)人才‘把關’,消費者也需要專業(yè)人士進行指點,因而這個市場依然存在缺口。”本市黃金飾品協(xié)會人士表示,“很多消費者購買寶石時,對其產地、質量、等級等并不了解,會有很多問題需要專業(yè)人士解答,因此有的大型珠寶賣場里就配備了珠寶鑒定師,這就有點兒像藥店里的‘坐堂醫(yī)生’。此外,拍賣公司、典當行、小貸公司等也都需要懂得珠寶鑒定知識的專業(yè)人才,為自己的拍賣品或者抵押品‘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