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愛品牌、享受奢侈,這僅僅只能成為奢侈品的擁有者。而要真正品味奢侈品,成為其主人,知道LOGO的讀法還遠遠不夠,我們則需要揭開沉甸甸的標簽,探詢隱藏其背后的歷史沉淀和文化底蘊。為奢侈品打造奢侈烙印的,并不只是漫長的歷史,更是因為那些為奢侈品奉獻畢生精力的人,那些賦予品牌靈魂的人。
我買的不只是LOGO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愿意為奢侈品買單,可是大部分的人只是為了滿足虛榮心,把錢花在了那個LOGO上,而歸根究底,奢侈品為什么會身價不菲呢?是因為它除了具有一流的品質之外,它還在傳遞一種精神。而那些精神并不僅僅只是因為他們已經有了百年的輝煌歷史,更在于因為它們身后有一個人或一些人在引領和倡導這些精神,是他們給這些名貴的產品賦予了靈魂,使得它們更有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值得被人們所推崇和追求。
我身邊曾經有一個朋友,她有搭配不同衣服的包包,可是都只是單一的LV,我問她為什么不去選擇同樣品質上層的GUCCI和DIOR,她的回答讓我吃驚,那是因為她身邊的朋友只認識LV,這竟然成為她買LV的唯一理由。令我覺得可笑的是,曾經有位官員去某服裝企業考察,他不禁大為感慨,兩條同樣的生產線,一條生產皮爾卡丹,一條生產中國品牌的褲子。二者所用里料和面料甚至縫紉機線都一模一樣,設計也是“借鑒”皮爾卡丹。產品貼上皮爾卡丹能賣2000元,貼上自己的牌子就只能賣200元。
奢侈品品牌不是標上“天價”就可以讓一件物品躍升為奢侈品的。真正的奢侈品品牌代表一種整體優雅的氣質,而且幾乎每個奢侈品品牌背后都有各自的文化積淀。如果不了解它背后的歷史,其實也并不能很好地體會這個品牌的風格,自然也穿不出適合自己的韻味。奢侈品高昂的價格,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這個枯燥的數字,還有它的創意理念,從歷史的盤桓中創造出來的超時代新文化。 所以,在昂貴的價格、豪華的店堂裝修和精致的商品強烈挑逗我們的欲望的時候,我們應該學會冷靜,應該去了解價格背后的歷史和文化,更應該判斷它們是否適合自己,而不再是一股腦的把他們收入囊中。
卡地亞大中華區行政總裁的陸慧全說:“奢侈是一種文化。一個奢侈品就是一種文化現象,需要時間的積累,素養的熏陶。單單一個名牌并不等于雅致,也不代表情趣。只有真正有悠久歷史和深厚文化內涵的品牌可以成為品位與經典的代表。”
時間的藝術
“寶璣是技術和藝術的絕妙聯姻,擁有寶璣,你就同時擁有了貝多芬和愛因斯坦,先進的技術、創新和藝術:這就是寶璣留下的財富。”——海耶克(Nicolas G. Hayek)
寶璣品牌的最大優勢就如同再創寶璣輝煌的海耶克所描述的那樣,寶璣是積淀了豐厚歷史和文化遺產的品牌。寶璣表在手表業的文化傳承中擁有一個特殊的地位,因為其創建者A.-L.寶璣(1747-1823)建立了整個高級制表業為之膜拜的標準。
A.-L.寶璣出生于瑞士•納沙泰爾,但卻是在巴黎度過其創造性生涯的大部分。在一次法國上流社會精英匯聚的晚會上,當時還只是制表師A.-L.寶璣(A.-L. Breguet)亦是其中的一員。他看到這是一個展示自己最新發明的絕好良機,便從口袋里掏出一塊表來,在客人們聚攏過來觀看時,把它扔到跟前的地板上。然后,他撿起表來,請圍觀的客人們檢查是否有損。表在墜地后居然毫發無損,反倒是在場的客人們無不大感意外,驚訝萬分。這便是寶璣的第一個發明,被稱為pare-chute的避震裝置,可以保護手表免受撞擊和震動。
寶璣的表演并非僥幸。寶璣憑借著自己的制表才干令歐洲的貴族為之傾倒乃至驚愕,且終其一生都是如此。因為他認為制表不是一門技巧,甚至也不是一門藝術,而是一門科學。制表技藝的任何層面都未能逃過他的研究,他的創意對于制表業的發展至關重要。他的創意生涯始于一系列的突破:開發集制表技藝之大成的自動上鏈表;將音簧引入打簧表;首創擺軸的防震設計。
路易十六及其王后瑪麗-安托瓦內特是寶璣制表技藝最早的擁躉。每一款出自寶璣作坊的鐘表,均在獨創的機芯里呈現出最新的制表技藝,如寶璣創制的最負盛名的紅寶石柱擒縱桿等。
“寶璣(A.-L. Breguet)及其所成就的業績,如同他制作的手表一樣,充滿了復雜和多面性;這正是他享有“鐘表史上獨一無二的國際聲譽”的理由之一。”——著名制表師喬治•丹尼爾斯(George Daniels)
不過,寶璣的黃金時代尚未到來。寶璣的政治態度及其與可恨的王室的聯系,最終還是使他難逃厄運。A.-L.寶璣為躲避法國大革命的動亂而逃亡到瑞士。但當他重返巴黎時,他帶回了依據其無窮創意而發明的寶璣擺輪游絲、第一款旅行鐘(賣給了拿破侖)、觸摸表、應答鐘等,其中尤以1801年獲得專利的陀飛輪最為經典。
寶璣成了當時科學界、軍界、金融界和外交界的精英們一致推崇的制表大師。他們佩戴的手表在歐洲各王朝成為時尚。寶璣為其最顯赫的主顧們設計制作了最出色的鐘表,其中包括1810年為那不勒斯王后卡洛琳娜•穆拉打造的首款腕表,逾兩個世紀仍風采熠熠。寶璣在制表技藝方面的諸多貢獻廣受贊譽。他入選法國黃經局,出任海軍專聘鐘表師,當選為科學院院士,并獲得路易十八國王親頒的榮譽勛位勛章。
“寶璣是歐洲文化遺產的組成部分。它的座右銘是文化,文化,文化!我要讓大家感受到這個品牌。” ——海耶克(Nicolas G. Hayek)
然而,寶璣后來的發展并未在海耶克先生(Nicolas G. Hayek )接手之前得到持續的輝煌。寶璣曾經很長時期處于低迷。它的發展得益于海耶克的智慧再造,可以說是他挽救了寶璣。海耶克始終認為,感受寶璣的最佳方式,就是了解它的歷史。海耶克指揮了對寶璣公司產品開發的重大轉型,他大力推進生產最能體現A.-L.寶璣制表大師形象和公司形象的手表——陀飛輪,使之成為豪華表中的翹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