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豪“搶奪”精品撐起成交額 普通拍品缺乏藏家“追捧”
與市場總體不為大家看好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名家精品依然一路走強,創紀錄的價格也屢屢出現。董國強表示:“上半年香港兩家公司在油畫和瓷器類精品方面給了市場一個不小的驚喜,而國內市場的亮點主要表現在古代書畫上,千萬元以上的拍品比歷年多了許多,追逐高精尖的古代作品,這反映了收藏家隊伍的成熟,另一方面也體現了目前國內藏家的收藏心理。”
縱觀上半年的藝術市場,僅以書畫拍賣為例,截止到5月初,在2008年中國書畫拍品成交價格排行榜前100位中,中國古代書畫作品占到了33件之多。在排行的前10位中也占據了7位,并且排行榜的前5件均為古代書畫作品。在作品的成交價格上,突破千萬元的作品已達5件之多,百萬元以上的作品也達到了相當的數量。
《層樓拔嶂圖》唐寅
《鷺石圖》(局部)八大山人
清乾隆 紫檀有束腰西番蓮博古圖羅漢床
在香港的拍場上,在蘇富比春季拍賣中,一件明宣德《金胎鏨“趕珠云龍”紋嵌寶石三足蓋爐》以1.16億港元成交,創下了中國金屬器在世界范圍內最高的拍賣紀錄。而在“逸翠凝芳——日本所藏重要宋代官窯青瓷及古畫”專場中的南宋《官窯粉青釉紙槌瓶》最終以6752.7萬港元的成交價格被一位亞洲古董商競標成功。這也創下宋代瓷器在拍賣市場上的最高成交價。他們同時推出的幾件精品均以高價成交。乾隆、董邦達的《中秋帖子詞卷》手卷(1744年作)成交價高達3648.7125萬港元,高出估價700萬-900萬港元的4倍以上,清乾隆御制的《般若波羅密多心經》玉冊也以690.7925萬港元成交。此外,臺灣藝流國際拍賣公司在香港舉辦的2008春季拍賣會上,古代書法珍品——宋徽宗《臨唐懷素圣母帖》更是以1.28億港元的拍價令整個古代書畫市場為之一振。同時,在中國嘉德2008春季拍賣會上,“中國古代書畫”專場上拍古代書畫作品180件,其中成交量為128件,成交率為71%,總成交金額為15535.52萬元。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專場中有2件拍品的成交價突破了3000萬元,所有拍品中千萬元成交的不下10件。
盡管一件件精品價格不菲,但畢竟一個寶物只能有一個主人,少量的精品和廣大藏家比起來簡直如滄海一粟。因此,有藏家反映目前很多拍賣公司很難尋到精品,降低了藏家的收藏興趣,這種情況極大地影響了上半年的藝術市場。對此,董國強告訴記者:“其實從拍品準備來說,幾大拍賣公司并不比往年差,只是市場需求發生了變化,越來越多的收藏家關注的都是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的拍品。但是這類拍品畢竟存世量比較小,普通價位的拍品缺少藏家的購買熱情,這也是一個弱市的表現。”
一些拍賣公司老總都對現在藏家心理的變化有所察覺。愛家收藏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現在很多藏家已經慢慢由短期投資收藏變為長期操作行為。因此上半年市場上出現流拍和成交率下降都是正常的,也很及時,這樣可以敦促市場各方不要亂來。從藏家心理變化看,下半年市場進入調整期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