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品描述】
翡翠關公雕像一尊,高約1.22米,重約110公斤,帶底座,右手持雕龍大刀。人物頭戴頭盔,左手托長須,身披戰袍鎧甲,腳蹬長靴,眼睛微閉下視,神情威嚴。
【藏品估價】
拍賣會上所見到的翡翠人物雕像,體量不足一米的都拍到過1000多萬元,這件罕見的關公雕像造型有力,刻工精細,保存完整,如果上拍很可能會創造翡翠雕像的新高。
專家鑒寶
【藏品故事】
據藏家桂叟介紹,這件藏品來自湖南長沙附近的農村,到他手里已整整20年了。長年全國各地往來經商的他,對中國文化十分迷戀,也是個古玩收藏愛好者,每到一地,總要淘點老物件回去。1988年,他在長沙出差,聽朋友說這附近一個村子里有戶人家藏有一尊“石頭關公”,有很多人都看過但藏家嫌價格太低至今未售。他便驅車前往,看到一尊一米多高的關公,但滿身都是泥土,人物面部似乎已經鈣化,像是蒙了一層白石膏,并不起眼。但當他用手和刷子清理出一處時驚呆了:這件1米多高的關公可不是一般石頭材質做的,而是一整塊翡翠雕刻而成,但當地人并不認識翡翠,誤以為是石頭而已。走南闖北的他,這么大塊的翡翠關公還是頭一回見到。桂叟心里驚喜過望,他進一步打聽,明白這件翡翠關公原來是這戶人家祖上留下的,清代時這戶人家是當地的一個小官吏,民國時破了產,做起了生意,這件祖傳關公曾經是被作為財神供在店里的。后來遇到戰亂遷徙,這件東西太沉沒法搬走,就索性埋在自家院子里。后來據老人的回憶返鄉才挖出來,至今保存完好。桂叟沒有還價買下了,回來仔細用手和軟刷子清理掉表面的泥土,長期把摸,現在翡翠雕像的本來面目已經露出來。
【專家鑒定】
鑒定專家:北京分鐘寺集錦老翡翠博物館館長黃志同鑒定結果:開門的老翡翠關公雕像
鑒定理由:首先,這件雕像的材質在燈光下肉眼觀察,可看出質地細膩、結構顆粒緊密、顏色柔和、石紋明顯,輕微撞擊,聲音清脆悅耳,明顯區別于其他石質,通身白中泛青,接近糯米種,腿部還漂有淡淡的紫羅蘭花,可以說是開門的翡翠料。藏家去國家珠寶玉石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做過權威鑒定,出具的證書也證明了其為翡翠材質。
其次,從雕工來看,這件雕像是純手工做出的,一點現代電動機器加工的痕跡都沒有。由于翡翠較硬,清代的翡翠雕刻都是用特殊的砣具來完成的,而砣具雕磨出的東西和電動工具做出的東西是不同的,比如使用砣具老工刻出的陰線,用放大鏡觀察其下凹的底部是呈“V”形的,且一氣呵成,而當代電動工具的新刻工刻出的陰線底部呈“U”形,毛刺明顯,不流暢。據此,也可初步判斷這件雕像的年代為清代。
最后,雕刻風格和人物造型也是清代的。這件翡翠作品雕工十分考究細膩,通體浮雕散落的云朵、頭盔、鎧甲雕刻得細致入微,戰袍的褶皺也十分自然合理,一把胡須絲絲入微,肉眼看十分清晰均勻,關公的左臂肩膀處還有精細的獸面浮雕,右臂所持長刀刀身雕有龍和日,顯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這都是古代優秀老工匠才能完成的。關公神情威嚴,雙眼下視,似睜似閉,相當傳神,屬于清代關公的造型。本報實習生李斌采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