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明星教授說,他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就是金剛石(即鉆石),當時看了這三顆個頭不小的“石頭”,心里有些將信將疑,畢竟,市面上模仿鉆石的石頭太多了,而且這些石頭的外觀大多具有欺騙性,都有著鉆石璀璨的光芒,有的仿制品甚至還能模擬出鉆石微微偏黃的光澤。
當楊明星教授在用儀器鑒定的時候,唐女士和兒子一直緊張地站在鑒定室的門口,大氣也不敢出。
然而,通過近2個小時的鑒定之后,楊明星發現這三顆鉆石是真的,而且還是民國時期的舊式切工。毫無疑問,這的確是三顆祖傳的鉆石。“鉆石的切工往往是判斷其真假的重要依據之一。”楊明星說鉆石的切工主要是指鉆石的切磨比例如何、拋光和處理如何。鉆石的切磨至關重要,無論質地多么好的鉆石,如果沒有極其準確的切磨,也難以顯示它的美麗和價值。切工的好壞對鉆石價格影響極大。而且,每個時期的鉆石切工不盡相同,唐女士拿來鑒定的鉆石是民國時期的切工,再往前,十八世紀的鉆石切工又不一樣了。
“那這三顆鉆石值多少錢?”聽說是真鉆石,唐女士母子喜不自勝,急切地問。楊明星說:這三顆鉆石每顆約為十克拉,根據市價,這三顆鉆石的總價格應在百萬元以上,如果出手,完全可以解決唐女士的經濟困境。
后來,這對母子又和楊明星聯系了一次,說是不知道在哪里可以賣三顆鉆石,楊明星說,這也是一些家中藏寶的市民的困惑,確定了寶物是真品,卻無法予以變現。這是因為武漢目前還缺乏實力雄厚的拍賣行,否則可以通過拍賣的方式,將三顆鉆石變成現金。
金龜、玉觀音背后
像唐女士那樣,祖傳鉆石的確是真品的個例是少之又少,更多的時候,不少市民買到的都是贗品。楊明星說,不過,也有市民在出手購買“寶物”時開始謹慎起來,有的甚至在購買之前,想到請相關鑒定機構予以鑒定真假,以免買到假貨。
今年4月的一天下午,中國地質大學珠寶鑒定站來了4名中年男子。他們自己開著一部轎車過來,手捧一個小木盒,表情神秘卻又緊張,說是要請珠寶鑒定師鑒別一下真偽。
楊明星教授和他們簡單交談了幾句,才知道,這4名中年男子無意中在漢口一古玩市場,遇到有人在出售祖傳金龜,初看上去,這金龜分量不輕,更令他們動心的是,金龜隨身還附有一張發黃的紙,上面有文字數行,內容是:“吾家世代為官,留下大清金龜,時逢戰亂,吾軍奉令赴臺,將其寶藏于土中,記住地形,以便返回取用,倘有緣得者,冀代為善,永澤后人。”出售金龜的男子其貌不揚,卻又惜言如金,只說因為家中缺錢用,不得已才把祖上傳下來的金龜出售,而且叫價也不是太高,20萬元。
4名中年男子覺得這個價格可以接受,而且,如果這個金龜真是文物的話,那又不止是金龜本身的金價了。但是轉念一想,他們還是不放心,不知金龜究竟是真是假,于是,就直接開車來到了中國地質大學鑒定真假。鑒定結果令這4名中年男子又失望又高興:這是一只假金龜,是用銅做的,外面澆了一層黃金水。他們失望的是金龜不是真貨,高興的是沒有損失20萬元錢。
“一般情況下,制假者往往會編一個故事,給珠寶本身添上一層神秘色彩,令購買者對寶物的來歷乃至寶物的真假深信不疑。”楊明星說,他有一個朋友湯某(化名),曾在湖南張家界發現了一個玉觀音,約有40厘米高。根據賣家的自述,這個玉觀音是其在國民黨時期為官的外公傳下來的,文革時期害怕被人抄走,一直深埋在自家的后院,直到最近才挖出出售,要價300萬元。據湯某托人調查,這個賣家的外公的確在國民黨政府供職過,那時節有個玉觀音也屬正常。所以當時湯某興高采烈,打算買下出售,然后在張家界開發旅游項目。于是湯某興沖沖拿來給楊明星看一看。楊明星說,初看上去,這個翡翠玉觀音水頭很好(珠寶界術語之一,指翡翠的透明度,透明度高的,行家稱為水頭長,反過來,透明度差的,稱為水頭短。)而且綠色均勻明亮,如果是真品,價值可達數千萬元,然而,當楊明星和同事們用專用儀器看過后,發現這是一個地道的經過處理的玉觀音。
“這個玉觀音也是用玉石做的,不過質地很差,制假者把玉石用濃硫酸浸泡數天,玉石就會如同豆腐渣一般,出現很多孔隙,再用注射器,把綠色的樹脂注入玉石內,待樹脂干透后進行打磨,一件水頭、顏色上等的玉觀音就出現了。”楊明星說,這個工藝出現的時間不是太久,但是相當難鑒別,對鑒定師的經驗和儀器都有一定的要求。
“整個社會經濟水平的上升,才會有民間的藏寶熱。”楊明星說,不過頗為有趣的是,他和一幫同事目前并不收藏珠寶,原因是,見過太多的珠寶,自己的眼界也高了,一般的東西看不上眼,但是品質讓他們心動的珠寶,價格大多昂貴,并不是他們目前的經濟實力能夠承擔的。
“很多市民對珠寶的認識也有誤區,一聽說是珠寶,就覺得很貴,其實珠寶也有貴賤之分,消費者在購買時一定要看珠寶的品質,盡量在知名商場購買。”楊明星說。
(編輯:思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