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難想象,在金融海嘯席卷歐洲后,奢侈品的生意卻更加紅火。
近日,法國奢侈品品牌路易威登集團公布了近期營業狀況,10月份第一周的收入竟然比上一周增長12%,而此后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而幾乎是同時,愛瑪仕卻宣布,受金融危機影響,盈利將大幅減少。這是怎么回事?帶著疑問,上周末,記者探訪了巴黎多個奢侈品集中的區域。
在奧斯曼大街著名的老佛爺百貨,LV、PRADA、gucci、愛瑪仕等奢侈品著名品牌的商品大規模陳列著,來自全世界的購物者穿梭在各樓層。有意思的是,老佛爺百貨很少用法語廣播,基本上都用日語告訴前來的購物者該去哪兒辦理退稅等相關信息。相比去年在這里的記憶,感覺商場里和日本、中國、俄羅斯等相關的元素變得更多了。經過改造,中國顧客接待處也是裝飾一新。很顯然,老佛爺在中國游客身上賺了不少錢。
更加火熱的是巴黎的二手店。在巴黎購物區,有很多收購并出售二手奢侈品的商店,特別是大牌的包,更受到購物者的青睞。一個才買了3個月的LV經典背包,在巴黎圣帕拉斯街區一家二手店的售價約為600歐元,幾乎是新品價格的一半。這家不大的二手店周末人潮涌動。“主要是白領來買東西。”店主介紹說,在最近兩個月,他們的營業額比金融海嘯前增加了50%,而前來賣出自己閑置的奢侈品的人也是大幅增加。
“在經濟好的時候,人們都會賣掉舊的包,去買新的包,而經濟不好的時候,人們又把閑置的包賣掉,回收現金。”在時尚更新換代極其迅速的巴黎,逛二手店已成為一種習慣。這樣的消費模式在香港也已經慢慢成型,并蔓延到中國上海等城市。
那么,金融海嘯的影響又在哪兒?很明顯,歐洲消費者購買奢侈品的閑錢變少了,對未來的經濟狀況更加擔憂。他們于是開始尋找更加廉價的奢侈品,所以二手店生意突然變好。而當冰島貨幣貶值,奢侈品價格幾近世界最低的時候,歐洲大陸的游客扎堆去冰島購買。受金融危機影響相對較小的亞洲,奢侈品依然在蓬勃發展。這也是注重亞洲元素的老佛爺,依然人潮涌動的原因。而愛瑪仕因為業務仍側重于歐美,近來業務發展不順自然不足為奇。
奢侈品產業能夠在金融海嘯中仍然保持增長,商家對市場的敏銳觸覺以及對于衍生產業的支持值得其他行業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