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瑞士鐘表聯合會發布的數據指出2009年瑞士鐘表出口總額與2008年相比下降了22.3%,但從去年圣誕前夕的銷售情況卻可以觀測到種種復蘇的跡象,如今這些跡象更是在SIHH(日內瓦高級鐘表展)的20周年紀念盛會上得以確認。
作為瑞士兩大表展之一,對比每年有數千參展廠商和十萬計觀眾的Basel World,SIHH(日內瓦高級鐘表沙龍)總是顯得高端而小眾,但其新款發布的影響卻輻射整個鐘表界。今年恰逢SIHH開展20周年紀念,19家參展品牌的出席參展記錄明顯上升(包括首次參展的獨立制表師品牌Greubel Forsey 和 Richard Mille),12500位訪客與去年相比上升了10%,其中1200位是來自各國的媒體代表,甚至每天需要排起長長的隊伍通過安檢后才能依次入場,種種跡象表明了高級鐘表業的復蘇。
提振信心重新出發
2009年無疑是奢侈品行業相當艱難的一年,出于對經濟形勢的悲觀判斷,去年SIHH 上多數品牌都是有所保留的低調亮相,眾多傳聞中的重量級作品并未全部浮出水面。而今年,雖然世界經濟尚未完全擺脫危機的影響,但日內瓦已經迫不及待地開始了重振信心的出發。
以超級復雜功能為傲的高級鐘表界熱衷于將鐘表師在腕表振蕩、運行乃至報時領域的所有最重大的發現匯聚在一起,唯有最具才華的設計師和鐘表大師,方能完成這項杰作,這正是復雜腕表系列產量極為有限的原因之所在。今年,就在金融危機的陰霾日漸消散的同時,本屆SIHH上各種復雜技術如井噴般此起彼伏,眾多難得一見的超水準之作紛紛涌現。復雜技術在今年的集體爆發,原因不外乎有兩個:其一,去年低迷的市場態勢讓各大表廠不得已將已經研發出的技術成果低調“雪藏”,以留待經濟形勢好轉時再行激活;其二,去年下半年的經濟形勢已經好轉,再加上中國市場始終堅挺的奢侈品消費能力和市場反應,令各大表廠在研發新產品時汲取了足夠的信心,并得以在短期內迅速修成正果。
爆發式呈現的創新技術、高科技材質廣泛深入的應用、更人性化的設計和理念、耳目一新的藝術創意靈感、陀飛輪和超復雜功能的一騎絕塵……場內高潮迭起,Greubel Forsey和Richard Mille的加入讓SIHH的陣容愈見強大。每個參與其中的品牌似乎都詮釋出了更為鮮明清晰的自我定位與設計風格,甚至從每一只腕表所閃動的靚麗風采中,我們都能對設計者心中流露的歡欣愉悅感同身受。雖然僅僅是與Baselworld分展后的第二個年頭,SIHH的高歌猛進,毫無疑問地展現了南北對峙分庭抗禮的野心。
蛻變后的SIHH如今已經成了世界腕表領域中無可爭議的另一面旗幟,它不僅使瑞士鐘表業在全球的領先地位得到進一步鞏固與提升,也勢必促使世界鐘表工業的發展加快進程。毫無疑問,SIHH的大張旗鼓同時也催生了新一輪的競爭機制,當“雙展”在舉辦時間上分道揚鑣,可以想見的是,一場關于鐘表制造的、曠日持久的爭鋒,自此將在鐘表世界之城巴塞爾和高舉高級制表大旗的日內瓦之間展開。2010年,是瑞士乃至世界鐘表領域中的全新起點,就像狄更斯在《雙城記》中所說:“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希望的春天,我們都在直奔天堂。”
十年不遇的熱烈反響
或許因為20周年這個具有象征意義的時間節點振奮了市場,或許是因為經濟危機已近強弩之末而讓去年被雪藏的腕表得見天日,對于這場盛會的空前境況和熱烈反響,一些多年連續參觀表展的業內人士用“十年不遇”來形容。
跟去年展廳里的空闊寂寥相比,今年SIHH人頭涌涌,甚至第一次遭遇了“午餐危機”。這場高級鐘表盛事,在行家眼中一向以“矜持”的面貌示人,觀展間歇,在中庭的沙發上坐下來,悠閑地喝咖啡品香檳,是這個奢華行業的另一項得意談資,更別說還有菜肴精美服侍殷勤的午餐招待?墒墙衲,一切都改變了:賓客太多,侍者忙不過來,他們的臉色似乎不大好。開展第一天,才12:30,食物已經告罄,第二天,為了防止同時就餐人數過多,午餐時間由12:30持續到15:00,但在13:30左右的時候,就只剩三明治了。休息區永遠人滿為患,去聽每個品牌的介紹會成了唯一能夠坐下休息的機會。
中國奢侈品市場在金融危機背景下的逆勢飛揚令世界刮目相看,各個展廳各大品牌的中國區代表格外揚眉吐氣。因為參展的中國媒體和經銷商大幅增加,展會舉辦方還第一次專門增設了中文導覽服務。這一切的背后,都是源自中國的大額訂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