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40年以前,B-Uhr的表盤沒有太多的變化。但是為了討好帝國航空部的首腦們,朗格曾經于1938年底特制過10只裝有45型機芯的銀殼B-Uhr來送禮。其表殼的規格仍就是55毫米的外徑,表盤的風格更加簡捷,更接近萬國表的馬克兒。連同為打點疏通關系制造的各奢華型號的B-Uhr在內,朗格在戰前僅為納粹德國空軍提供了189只配有43型或45型機芯的B-Uhr,這些遠遠無法滿足正在做戰爭準備納粹德國的裝備需求。
中后期的B-Uhr,茁壯成長,如日中天
1940年納粹德國在入侵波蘭、西歐和北歐的歷次戰役中損失了大量的飛機,其結果是隨著這些戰損也同時損失了大量的飛行員和綁在飛行員胳膊上的B-Uhr。而格拉蘇蒂的朗格無法在短時間內提供出足夠多的B-Uhr來滿足軍方無底洞般的需求。軍方早已預料到這種捉襟見肘的狀況,很有預見性地于1938年開始制定擴大B-Uhr生產的計劃。自1940年起,各類型B-Uhr的生產計劃被擴大到超過20家。其中,配備飛行員的B-Uhr生產除格拉蘇蒂和朗格外,Wempe, Lacher & Co.(Laco)與Walter Storz(Stowa)和瑞士萬國表等其他4家鐘表企業也一并參與進來。
擴大了的生產計劃充分地吸取了此前朗格B-Uhr的列裝經驗,為方便生產和維護,所有列裝部隊的B-Uhr采用統一外觀規格。其1940年以后總共5家企業(含瑞士萬國表公司)生產的B-Uhr技術細節都有如下的共同特點:
1.都使用了大型高精度懷表機芯,以配合55毫米的表徑要求,同時使用帝國航空部統一分配的服役編號:FL23883。
2.為確保精度,擺輪系統都使用了寶璣游絲,但整表并不具備防震功能。
3.由于各廠家的產品都改自早先的小三針懷表機芯,所以為滿足軍方提出的可停秒的大型中央秒針的要求,各廠一致性地采用改進間接秒輪和增加停秒裝置。
4.各廠無一例外地采用超大型表冠,以滿足軍方對為配合“飛行員在高空中佩戴厚重手套后仍能有效操作表冠”所提出的要求。
5.易讀性非常好的黑色12時制表盤配醒目的白色阿拉伯數字與菱形醒目夜光指針,正12點位置有單獨的三角箭頭夜光標識(個別廠家在1940年早期為兩點式夜光標識)。
6.配有獨特的超長超厚實的環形封閉式皮表帶,表帶通過表耳釘后被鉚釘固定起來。飛行員借以將表佩戴在飛行夾克的袖子外面從而可以更方便地讀取時間,即使表扣松脫,表也不會輕易從腕部脫落。
7.德國各家表廠的B-Uhr均為外觀尺寸統一的合金表殼,壓蓋式表殼后背。各廠家的表殼工藝隨年代不同稍有差異。瑞士萬國表的B-Uhr則采用不銹鋼同一外觀規格的表殼。
8.同期仍有兩種夜光表盤規格:一種是類似早期內外環分開標識的表盤列裝部隊,但統一采用標準的12時制機芯,內環角度標識改為1-12的阿拉伯數字標識。另外一種則是時標標識為1-11的阿拉伯數字,12點位置為箭頭指向圓周兩側帶圓點的三角標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