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珠寶精品導購互動平臺 投稿
再有那時婦女帶鐲子,還時興帶兩對,即四只。如第七十七回寫晴雯病骨支離道:
寶玉拉著他的手,只覺骨瘦如柴,腕上猶戴著四個銀鐲……
再看第六十二回寫紅香圃給寶玉過生日吃酒時道:
平兒,襲人也作了一對。叮叮當當,只聽得腕上鐲子響……
直到“眾人越發笑起來,引得晴雯、小螺等一干人都走過到來……”為止。前后都寫到鐲子,一個辛酸的使人飲,一個歡樂地使人聞聲,后先輝映,都可以說是鐲子的絕唱;同時也可以看出當時婦女帶鐲子的風俗情況了。繪聲繪影,是文情,也是史實。這是后代的讀者應該特別注意的地方。
當年老年婦女,帶一付金鐲子,再帶一付玉鐲子,玉鐲還要講究漢玉。但是金和玉碰在一起,又怕把玉碰壞,這樣便在中間夾一個朱紅漆藤圈,或一個珊瑚圈。這就等于一個腕子上帶三個鐲子,不過這種古老的帶法,后來沒有了。我還是五十年前,聽一位當時八十來歲的老奶奶講她童年時的見聞呢。這起碼是庚子以前,光緒初年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