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黃金周”剛剛過去,黃金市場意外迎來國際金價爆發性增長,而呼和浩特地區逛金店的消費者普遍反映:黃金價格高低不一,相差甚遠,讓人很難選擇。抱著這樣的疑問,記者走訪了幾家大商場的珠寶專柜。
權威專家揭開黃金價格內幕
當前,國際黃金走勢一路飛漲,不斷彪升,呼和浩特地區各大珠寶品牌紛紛隨著金價上漲適時合理的調整了黃金飾品的零售價。記者走訪中了解到,品牌信譽和品質皆非常有保證的國際一線黃金品牌周大福、本土龍頭珠寶企業蓮七工貿這樣的國際、國內大品牌珠寶商,黃金價格都在280-300元/克之間。同時,個別品牌的金飾品較它們低出20至40元的價格,只賣250多元/克。黃金價格的透明度眾人皆知,而一克黃金竟然價格懸殊如此之大,不禁讓人頭生霧水,心生疑問。是這些大品牌蓄意增加利潤漲價?還是個別品牌低價中暗藏玄機?為了解開謎團,記者采訪了相關機構權威專家。
據權威專家透露,從主觀來講目前黃金價格一路上漲,國際實時原料金價現已經接近240元/克,金料加工成飾品,每克加工費要10多元,再加上珠寶商房租、水電、人員管理等成本,每克黃金還要再加20元左右的不等的成本,近240元黃金原料價格加上30元的加工和經營成本,合法商家黃金零售賣到260-270元是沒有任何利潤的,合理的黃金價格應在290元/克左右才是正常的,如果個別商家黃金飾品零售價遠遠低于270元/克左右的成本價格銷售,消費者就要保持充分的警惕了,目前我市個別品牌的黃金零售價格只賣250多元/克,為何如此?記者再次深入訪問,權威專家全方位解析低價黃金銷售中的奧秘。
謹防個別金店急功近利降低黃金品質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低價往往和低質是同義詞,專家介紹,以不正常低價銷售黃金飾品的商家都具有以下幾個顯著的特征和疑點:
1.銷售黃金飾品不給消費者當面復稱。在黃金飾品重量上作手腳,用缺斤少兩的方法賺取非法利潤,來彌補低價銷售帶來的虧損。
2.回收自己出售的黃金飾品只用銷售人員肉眼粗略檢驗金成色。這樣的商家往往都是使用金成色完全不達標,甚至遠遠低于國家標準的黃金原料制作黃金飾品,專家介紹說,人工是不可能準確檢測出黃金成色的,黃金檢測必須是要用非常精密的儀器才能準確檢測。這樣的商家自己銷售出的黃金飾品一旦顧客回來以舊換新,自然不敢用科學的儀器來檢驗自己出售的黃金飾品。
3.聲稱原料金是人民銀行國有金。以非正常價格銷售黃金飾品的個別商家,往往透過捆綁國家人民銀行這樣的機構來混淆視聽蒙騙消費者,專家明確告知根本就沒有所謂的人民銀行國有原料金這樣的黃金原料,人民銀行根本就不生產加工這樣的原料金供應市場,消費者圖便宜購買這樣的低價黃金飾品最終吃虧的是自己。
4.品牌形象陳舊、管理混亂,服務質量差。一個優秀的、有信譽和質量保證的品牌,毫無疑問管理是非常規范,店面形象統一、美觀,柜臺內貨品擺放整齊;店內服務人員訓練有素、服務專業,優秀的品牌首先是由一群優秀的人組成。專家介紹說符合上述特征的品牌起碼可以證明它是一個管理規范,有基本保證的企業品牌。專家提醒以低價銷售黃金的商家不一定是沒有規模的商家,有時候恰恰相反,個別商家店面可能很多,規模也不小,其實這樣的商家具有更強的蒙騙性,消費者往往以為有規模的老品牌就一定會有保證。聰明的消費者消費時首先關注的是店面美觀度、整潔度,柜臺內貨品擺放是否美觀合理,銷售人員是否熱情、專業。通過以上幾點,是非常容易分辨出來的。
5.售后服務是否規范,維修和檢查設備是否齊全,售后人員是否專業。沒有質量和信譽保證的商家,它的售后服務一定會是管理混亂不堪,服務態度低劣,設備陳舊 、殘缺不齊。有保證的品牌往往和這種情況完全相反,當貨品售出后,就會有專業的售后人員做電話回訪,并提醒消費者飾品的保養維修及注意事項,一旦顧客有售后投訴會得到專業快速的解決,正常的售后服務需求,也會得到非常體貼、專業的服務。
綜上所述,消費者切忌不要被低價迷惑,掉入個別商家預設的陷阱,只要細心留意,自然可以變成火眼金睛。專家最后表述,當然不排除商家處于經營的慮,以虧損,或接近成本的價格銷售黃金飾品,但這種可能性是非常低的,希望消費者購買黃金時擦亮眼睛謹防上當受騙。(樊 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