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珠寶精品導購互動平臺 投稿
(九)古代透花歷程
透花即是鏤空雕刻花紋,用【自轉法】搜弓操作,先把搜弓上的鐵線解開一端,穿過玉孔、再綁好。用右手握著搜弓,一來一回地拉動著,鐵線加上解玉幼沙槳,就能按照玉件上畫好的線條來勾畫出要透雕的圖案。距今五千三至四千二百年的良渚文化,已經出現以拉線透花的玉器,發展至清代的鏤雕玉器薄而細,達到鏤空技巧的巔峰。
現今使用吊鉆及馬達、配上鉆石針透雕。
(十)古代打眼歷程
打眼即鉆小孔,采用【自轉法】,因玉件體積太小,不能用手拿著打孔,就在大竹筒中裝了水,上面安裝木板,木板中央挖了洞,洞的形狀就和要鉆孔眼的小玉器,形狀相同。在不同形狀的小玉器上打眼,左手握住小鐵盅,右手拉著繃弓,一來一回帶動鐵盅反復旋轉,鐵盅下端所鑲嵌的金剛鉆,會轉出洞孔。當技法逐漸提升后,桯鉆與管鉆則取而代之。轉孔如果是要兩面對穿,則常有接頭不整的痕跡。玉件需要打眼后穿上繩子,連結后才能配戴。不同形狀的小玉器,則要配上挖了不同形狀孔洞的木板來操作。
現今打眼——利用超音波打孔,用超音波振蕩下的鋼針,配合硅鋼幼沙槳,便能振出小孔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