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5年,年輕鐘表匠Jean-Marc Vacheron在瑞士日內瓦市中心創立自己的首間鐘表工作室。不斷鉆研制表工藝。1819年,經驗豐富的商人Francois Constantin與Jean-Marc Vacheron的后人合作,成立了Vacheron Constantin 江詩丹頓。
Vacheron Constantin
年產19000枚腕表,江詩丹頓被戲稱“奢侈到骨子里”,257年的時光淘洗出的“馬爾它十字”依然生輝。世間絕妙好辭,亦無力捕捉時間的痕跡。江詩丹頓卻把它鐫刻成貴族的藝術品。
200年前,日內瓦閣樓上的工匠們造出琺瑯懷表,漂洋過海,送到中國皇帝手中。200年后,中國的富人們以擁有它為品味的象征。
清皇室曾兩次定制江詩丹頓琺瑯表
1755年,當Jean-Marc Vacheron在瑞士日內瓦創立江詩丹頓品牌的時候,在遙遠的東方國度中國正在經歷滿清王朝。當時執政的皇帝是乾隆,就像他的爺爺康熙爺一樣,也是一位狂熱的鐘表愛好者。收藏了許多從西方進口而來的各類鐘表。由于當時的中國依然采用十二時辰制的舊有時間體系,所以西方鐘表并不適合于計算中國的歷法時間,因此皇室貴族的成員只是將鐘表看作是奇巧有趣的玩意兒,會隨身攜帶一些懷表作為把玩之用。
1845年,江詩丹頓與中國市場的一次商業合作被首次載入史籍,當時江詩丹頓向中國運送一批樣表,但那時中國還沒有鐘表市場。接獲此消息后,江詩丹頓并未推遲開拓龐大中國市場的計劃。而是依然與中國保持著商貿關系,把一些優質的鐘表輸入中國。
1846年,道光皇帝時期,雖然在中國的土地上爆發了鴉片戰爭,但奢華的清朝皇室依然向江詩丹頓訂購了琺瑯懷表,其中一只是鑲以天然珍珠的黃金表款,出色的琺瑯繪畫表現了兩只白鴿在多種彩色花卉中的場景,令人過目難忘。1862年,清朝的第八任皇帝——同治登基,3年之后,清朝皇室又一次向江詩丹頓訂購了一只鑲嵌鉆石的藍色琺瑯懷表,而此時的江詩丹頓公司已經發展了110年。
江詩丹頓中國區代表處工作人員告訴理財周報記者,在江詩丹頓表廠早期的檔案記錄中,保存了許多來自中國的產品訂單。訂購的內容除了報時表、萬年歷表、琺瑯表之外,還有外圈鑲嵌珍珠與紅寶石的珠寶表、春宮表以及外形模仿昆蟲、水果等造型的各種“異形表”。
Vacheron Constantin
中國元素席卷
上世紀20年代歐洲高定表
20世紀20年代,隨著裝飾藝術風格的流行,江詩丹頓也從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汲取了許多靈感,推出了一系列與中國有關的精彩作品。
“‘Hivan-Tsang’是中國的一位智者,傳說他在外出的時候總有兩只猴子伴隨左右,一只在他的肩膀上,而另一只則抱著他的腳”上述工作人員表示,江詩丹頓的一座桌鐘就是以此為題材而設計的,成交價160,250瑞士法郎,于1925年面世。黑色的縞瑪瑙材料形成了鐘殼,Hivan- Tsang的造型采用了紅珊瑚材料,在鐘殼以及底座等部位也鑲嵌了不同大小的紅珊瑚,其間點綴有晶瑩剔透的鉆石,時間的顯示部分被一扇開門所掩蓋,當打開它時,就會出現一個由珍珠貝母材料制作的鐘盤,指針和刻度都采用了雕刻琺瑯工藝進行修飾。
看到江詩丹頓于1926年推出的一款桌鐘時間盤時,可能首先會聯想到三國演義的故事,這是一款完全以中國文化為特色的計時器,硬玉制造的底座上是一個紅色的橢圓容器,打開這個容器的弧度門,三個古代的武士就會顯現出來,他們分別拿者不同的兵器進行交戰,這些人物造型包括后面的背景全部采用了掐絲琺瑯工藝,刻度則選擇了中國傳統的時辰——“子、丑、寅、卯……”來表示。中國古代文化成為這一時期江詩丹頓藝術鐘表的重要元素。
1929年制造的鼻煙壺造型桌鐘也可見一斑,成交價41,400瑞士法郎。在清朝鼻煙壺被發展成為一種可供觀賞的藝術品,其中有選用不同材料制造的,也有裝飾各種工藝的品種。而江詩丹頓史無前例地選用鼻煙壺作為鐘表的外觀造型,一方面采用縞瑪瑙、青金石等材料配合雕刻工藝進行裝飾(鼻煙壺體具有中國女性手拿蓮花的圖案),另一方面運用旋轉的小時數字呈現出時間。